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十章 消息(4)

都需要辅兵连夜修理,但一天之内可不一定能修完。这个时候,备用器械就非常重要了。

从洛阳朝廷手里抠东西,不比从世家大族那里要钱容易多了?嗯,前提是金主爸爸在洛阳很有地位。

眼见着曹大爷已经没话说了,邵勋正打算告辞,庾亮却扯了扯他的衣袖,低声道:“郎君忘了匈奴之事。”

哦,对!忙得昏天黑地,差点忘了,还好“小秘书”提醒。

邵勋又坐了下来,诚心请教道:“不知军司可知刘渊其人?”

“刘元海?”曹馥回忆了下,道:“见过几回,是个出色的人物。”

说完这句话后,他就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良久之后,方叹道:“其实,当年刘元海差点就当了征吴主帅。而今他也年逾五旬,却没有天时了。”

机会来时,寿命却不够了,郁闷不郁闷?

当然,刘渊未必会这么认为。

他这个人,大半辈子都在中原游学、做官。剥开他匈奴血统的外壳,内里其实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汉家士大夫,还是道德水平不错的那种。

就曹馥看来,刘渊无论是品德还是能力,都比王衍强,而且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他的成就没王衍高,主要原因还是家世。

门阀制度确立于东汉,于魏晋极大强化,到东晋达到巅峰,然后走下坡路,至隋唐衰亡。而既然此时门阀制度正处于接近巅峰的时期,胡人又怎么不可能不分姓呢?

北朝时曾有“虏姓”,此时其实也有。

但虏姓地位很低,经济上相当于寒门地主的特权,拥有牧子、奴婢、草场、牲畜,政治上则连寒门都比不过,进不了士族行列。

所以,匈奴、鲜卑、乌桓酋帅是没有门第的,理论上很难做官。

但他们比汉人有统战价值。

晋廷经常给内附胡人中的酋帅、大姓赐予官位,甚至是爵位。

说白了,你老老实实,别给我闹事,我给你糖吃。

所以,人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要有统战价值

刘渊就是被统战的人,但混了大半辈子,还是没混出什么名堂。

可年轻时大晋朝又处于强势期,不可能造反。如今中原打成一锅粥,有机会造反了,年纪又大了,真是造化弄人,如之奈何。

“有酋帅呼延攸至邺城,欲迎刘元海回并州主持大局,发匈奴五部之兵,以助成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