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良说话很有底气。
俞兴示意这位暂且坐下,笑着说道:“碳硅集团今年要做电车,所以就全面梳理了一遍国内的供应商与根植于电车的供应链技术,汇川公司与我们达成初步的联合研发意向,发动机这一块确实很难追,但换成电机驱动,我从刘总身上看到了惊人的信心。”
他见还有人想说话,伸手在空中稍微按了按,继续说道:“我不是否认本田那款发动机的优秀,我只是想说,电车在三大件领域解决了燃油车难以追赶的问题。”
“百年工业不是开玩笑,如果要做燃油车来竞争,我今天绝对不会站在这里。”
“恰恰是,现在既然不需要追赶发动机和变速箱,底盘因为电池重心也变得更稳,抛开滤镜,一款电车至少可以与燃油车有竞争的可能性了。”
“我还没说,电车驱动的加速能力将会远超同级别的燃油车。”
“各位,一款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核心三大件变得不再具备垄断式的竞争力,那会带来什么样的产品市场变化?”
俞兴拿起茶杯,喝了两口水,也给台下充分的思索时间。
刚才因为一小段的电机论断,大家的注意力有所转移。
此刻,绕开三大件的意义回到脑海之中。
现在的国产车难以追赶国外品牌,最具代表意义的问题不就是被人诟病三大件不行吗?
这方面除了技术积累,百年工业产出的专利墙也是问题。
这问题,那问题,怎么解决?
直接抛开问题,换个方向,那就不是问题了。
“我看到有人脸上的表情忽然变得很激动。”俞兴放下茶杯,笑道,“我想,比较敏锐的前辈已经感觉到这里面孕育的巨大机会。”
“我还是得强调一句,我认为这种变化必然是汽车行业里极其深刻的因素。”
“不管是汽车这一工业产品本身,还是与之绑定的品牌价值,都会随着电车的发展而动摇。”
“碳硅集团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握这个机会,如何把一款足够优秀的电车做出来。”
俞兴侃侃而谈:“截止到现在,碳硅集团已经拿到2亿美元的投资,不光是我,资方也在积极探索变革时刻的黄金价值。”
“绕开传统三大件,立足中高端的错位竞争,这是碳硅集团现在的目标。”
“技术是在迭代的,国家的政策也在尝试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