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73章 老板与老板亦有不同(2)

没想到对手有个猪队友,让这场战斗以一个戏剧性的结尾收场,令黄仁勋也哭笑不得,感觉自己就是个天命之子。

这个猪队友就是ati,为被amd收购时卖个好价钱,收购前大量买入过时的gpu技术专利,收购后不仅让amd连年负债,也拖慢了gpu的整合节奏,amd在持续迭代的芯片行业里泯然于众人。

被收购前自抬身价这种一行为在商业上很常见,后来暴雪要卖身给微软前,也是拼命各种竭泽而渔,要不然也不可能跟网易“闹离婚”,被微软收购后又各种暗搓搓求复合。

pc市场的成功让黄仁勋意气风发,同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芯片这个领域,拥有领先技术的公司,往往能分到更大的蛋糕以及拥有更深的护城河。

因此转战移动端芯片,英伟达也贯彻了“技术取胜”路线:tegra系列芯片不顾一切后果一直疯狂堆砌算力,成为了跑分利器,这也为后续败走小米埋下了伏笔,现在终于尝到了苦果。

经过一天紧急会议的沟通和磋商。

英伟达高层们发现移动端的芯片需求和英伟达追求的极致性能相悖,英伟达若要继续追求移动化,势必要在性能上妥协。

这不符合黄仁勋“技术狂人”的风格。

因此在会议上,黄仁勋力排众议决定壮士断腕,从显卡芯片到移动芯片再到打造通用计算场景,也就是cuda平台,换句话说,英伟达进行艰难转型再转型的阶段。

黄仁勋也知道这将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他不想让gpu只是用来给游戏领域绘制图像,想让gpu承担更多的功能,胜任更大的场景,gpu承担的责任越大话语权也就越大。

为此他不惜赌上一切!

最后,英伟达连夜发布公告,宣布“将逐步退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芯片市场,转向通用计算平台发力,预计每年在此投入研发费用5亿美元,未来英伟达显卡所提供的算力将会应用到各尖端科技场景中.”

随后英伟达给退出留了一个挽尊的理由“手机厂商激烈的价格竞争,让上游也需要不断降价,但价格战不是英伟达的强项,只能退出。”

公告发布后,市场对英伟达的这番言论显然不买账,每年砸到上面的研发成本5亿美元,要知道英伟达全年收入也不过才30亿美元。

而且投入的是个啥项目?巨大通用算力听上去被英伟达吹得很美好,可惜在这个时候,巨大算力并无明显市场需求,最多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