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244 章 找到切入点(2)

,仿佛只是提出一个建设性意见。

会议间隙,他起身走到窗边透气,看似无意地用座机拨通了信访办的内部号码,声音平和:

“喂,信访办吗?我市委办秘书三科,领导需要核对一下去年三月份几份涉矿信访材料的最终归档编号,系统记录有点模糊,麻烦找一下当时经手的杨志刚科长问问情况。”

这个电话打得自然无比,像是常规的档案核查工作。

电话转接后,杨志刚的声音传来,带着谨慎:“你好,哪位?具体是哪天的材料?”

李毅飞重复了问题,加重了“三月份”和“归档编号”的语气:“大概是中旬,具体日期记不清了,事由好像跟隆盛那边的补偿纠纷有关。”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杨志刚的声音传来:“哦,那个时间段的材料不少,需要查一下底档才能确定编号。

查到了我再回复您?”

“行,麻烦了。”李毅飞挂了电话。这个简短的对话,完成了对杨志刚的再次试探和信号传递,也测试了王卓等人的反应。

他注意到,在他打电话时,王卓虽然仍在与人交谈,但耳廓似乎微微动了一下。

几天后中午,李毅飞刻意错过了食堂用餐高峰,才端着餐盘走进去。

喧闹的大厅已安静不少,他一眼就看到了独自坐在角落的杨志刚。

李毅飞很自然地走过去,在对面的空位坐下。

“杨科长,才吃?”

杨志刚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李书记,您也这么晚。”

食堂里人声渐稀,但仍有足够的背景音掩护。

李毅飞一边吃饭,一边像是闲聊般低声道:“最近看些旧材料,有些历史脉络理不清,还得请教你们这些老同志。”

杨志刚头也没抬,声音压得更低:“领导客气。

陈年旧账,纸张脆,灰也大,翻起来费劲,还容易迷眼。”

李毅飞夹起一筷子菜,声音几不可闻:“灰大不怕,就怕关键处的字迹模糊了,影响判断。

比如去年春天,好像有几页纸,墨迹洇得特别厉害。”

杨志刚握着筷子的手几不可查地一顿。他极快地扫了一眼四周,然后用筷子尖,在剩下的几粒米饭上,极其迅速地划了一个小小的“7”,随即用筷子将饭粒彻底搅散抹平。

“春天气候潮,档案容易霉,特别是高处存放的,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