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67章 一山分四季,一碗粉带不走!品哥揭秘滇南美食结界!(3)

金黄酥脆的锅巴。

一个,是软糯透明的油粉。

“然后,就是你们刚才看到的,最神奇的一步了。”

陈品指着那块已经被切开一角的成品。

“在簸箕上铺好湿纱布,先铺一层滚烫的油粉,再盖上一片完整的锅巴。再铺油粉,再盖锅巴如此反复,堆叠五到七次。”

“两种形态的豌豆,在这一刻开始融合。锅巴的焦香,会渗透进油粉里。油粉的热量和水分,又会慢慢软化锅巴,让它从纯粹的‘脆’,变得绵韧耐嚼。”

“这个过程,就是美食在冷却中的升华。”

卧槽!听懂了!我彻底听懂了!

这哪里是做小吃,这简直是在搞化学实验啊!

一层锅巴一层粉我的天,这口感得多丰富啊!

我馋得口水已经流到键盘上了,真的!

哦——!

小馋猫发出恍然大悟的叫声,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把脆的能量片和软的能量糊糊叠在一起!它们会互相渗透!能量会重组!

它的声音里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凡人!你别说了!别说了!

快吃!快让本神尝尝这个重组后的复合能量体到底是什么味道!听起来就好好吃!

陈品没有理会脑海里已经开始撒泼打滚的小馋猫。

他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所以,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它叫‘带不走的美食’了吗?”

“第一,它离不开当地独有的麻豌豆和气候风土。”

“第二,它的制作工艺极其繁复,全凭手工和经验,无法量产。”

“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最佳赏味期,就在它冷却成型、刚刚切好、拌上佐料的那一刻。锅巴还保留着韧劲,油粉还带着细腻。时间一长,锅巴会彻底被泡软,失去层次感,那味道就完全不对了。”

“这是一种,必须在当地,现做现吃的,有时效性的美味。”

一番话说完,整个直播间都安静了。

所有人都被这道小吃背后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和匠心工艺给震撼到了。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道小吃了。

这是一种地域文化的结晶。

就在这时,摊主大姐的声音响起。

“小伙子,你的好啦!”

陈品回过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