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69章 砸场子还要学习?今天就干翻怀石料理!(2)

时候汤头确实会感觉有点‘钝’,像放久了一样。”

“那个‘匠心pua’的比喻,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上次去一家米其林餐厅,排队两小时,吃饭十分钟,全程不许说话,感觉自己不是在吃饭,是在接受审判!花钱买罪受!”

“关于寿司米饭的‘变量’理论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仔细一想,用同样的米饭去配油脂丰富的大腩和清淡的比目鱼,确实有点奇怪。我们是不是被‘大师的配方就是绝对的’这种思想给禁锢了?”

紧接着,普通的吃瓜群众也加入了战场。

“笑死我了,那个华夏小哥的比喻太好玩了。‘死的寿司,活的饺子’,绝了!我们家楼下的中华料理店,饺子味道确实每天都不太一样!”

“我更喜欢他拿华夏火锅和日式涮涮锅做的对比,‘君王’和‘舞台’,太形象了!瞬间就懂了!感觉自己的美食鉴赏水平都提升了!”

“虽然他一直在批评,但我为什么感觉他比我们很多所谓的食评家,更懂料理的本质?他说的话,每个字都扎在我心窝上!”

争论愈演愈烈。

支持陈品的,认为他一针见血,揭穿了东瀛餐饮界长久以来的“皇帝新衣”,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反对陈品的,则认为他狂妄自大,用华夏那套“大开大合”的餐饮逻辑来评判东瀛“精雕细琢”的料理,是根本性的文化误读。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品一口”、“匠心pua”、“死的寿司”、“变量”这些词条,一夜之间,冲上了东瀛社交网络的热搜榜。

陈品,这个在东瀛原本无人知晓的华夏美食博主,以一种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式,一夜爆红。

无数东瀛的餐厅老板、厨师、美食博主,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陈品的直播间账号。

他们守在屏幕前,等待着这个男人今天的“审判”。

陈品看着手机上那些被翻译过来的、火药味十足的评论,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文化交流嘛,不吵一架,怎么能叫深度交流呢?

他要做的,不是简单地“砸场子”,而是用一套完整的、自洽的、甚至更高级的美食理论体系,去冲击他们固有的认知。

先破,后立。

脑海里,小馋猫睡眼惺忪的声音响起,还带着一丝宿醉后的慵懒,像没睡醒的猫咪在哼唧。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