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公子扶苏的建设(3)

现在李斯理解了,难怪当年公子常看商鞅的书。

嬴政道:“朕听闻你将不少人都派去上郡修长城了?”

李斯忙解释道:“陛下,他们都是去督建长城的,这些事与公子扶苏绝无干系。”

嬴政抬眼看了他一眼。

李斯的神色一凛,感受到了始皇帝的目光,这目光似乎在说最好与扶苏没有干系。

见陛下又要处置今天的文书,李斯行礼退出了章台宫。

走出大殿,李斯踩着台阶一路往下走。

脚步忽然一停,李斯回头看向章台宫的屋檐,而后收回目光,想起了以前。

那是李斯入秦以来,第一次在秦廷为官并且与群臣站在章台宫面见秦王。

嗯,那时的始皇帝还是秦王。

只是一次寻常廷议结束,李斯在章台宫直抒胸臆之后,与众人一起离开章台宫。

李斯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大雪天,一个少年推着一个装着轮子的木椅,木椅上坐着一个老人家,老人家面带笑容,穿着华贵。

后来李斯才知道,那位老人家是华阳太后,推着带有轮子的木椅的少年人正是公子扶苏。

再之后,听说公子扶苏时常在华阳太后身侧,李斯虽零星有几次见过公子扶苏。

直到那次华阳太后的葬礼上,李斯听了公子扶苏的那番话。

咸阳宫的人们都只说公子扶苏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

李斯都不敢想,公子扶苏仅仅只是看了商鞅或者是韩非的书就能有如此眼光吗?

还是说公子自小就聪慧得不可思议,一直被华阳太后保护着。

洛水河边,扶苏眼前站着几个县官,临晋县要改称大荔县,并且整个县要扩大数倍,而且还要增加人口,吞并周边的亭乡。

这么大的动作,自然不会一蹴而就。

而眼前官吏,都在一个个讲述着他们的苦衷,讲述着他们身为此地的县吏在行使权力时的种种身不由己,还有老秦人的各个族老,亲眷的利益都需要兼顾。

他们抱怨得越来越多,听着这些话的扶苏依旧是满脸的笑容。

虽说是笑容,在田安眼中,公子的笑容带着一些寒意。

扶苏一言不发,倒是想起了一个老师,上辈子的自己是在山中长大的孩子,来山里支教的徐老师是自己的启蒙老师,他还送了我一把伞。

后来,自己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