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章 夏收之前的麦梢黄(9)

不下这么多书了。”

门外没有传来公子的回应,公子正在吃着饭食。

这种抱怨公子多数时候都是不听的,也不会回应的。

不多时,又传来了脚步声。

田安回头看去,见到了辛胜来了。

辛胜来到一堆卷宗前,拿起其中一卷翻看了一眼,就要拿走。

田安蹙眉道:“你看公子的书学到什么了吗?”

辛胜抚须道:“只要看了就有所得,足矣。”

院外,扶苏抬头看着天,关中这几天没有雨水,这是好事,粮食就要丰收了,最好不要有大雨。

关中南部的粮食熟得比关中北部的粮食更早一些。

看着粮食临近丰收,这让扶苏的心情很不错,顺便给了青臂解暑的汤药,也没有与他计较。

渭南快要入秋时若是遇到华西秋雨的阴雨,就容易导致粮食倒伏与病虫害。

因此赶在入秋前的八月初收割粮食,也不算太晚,也不算太早。

扶苏又想到了上辈子,前来家乡的支教老师,徐老师。

那时候自己还在山里笨拙地跟在徐老师身后背书。

扶苏还记得那时候自己是徐老师班中,最笨的孩子。

徐老师说他很喜欢关中的一句民谚,这句民谚叫做:麦梢黄,女看娘。

这句民谚的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儿会在麦梢黄的时节赶回娘家,回家与爹娘一起收粮食。

扶苏至今还记得,支教老师的徐老师虽不是关中人,但他很喜欢大西北。

现在,扶苏坐在小院门前,听着田安数落着只会看书的辛胜,说辛胜一把年纪了,打仗不会打了,尽会看书了。

扶苏还看着三三两两跑过的孩子们,这些都是潼关的孩子,他们以前害怕这里的甲士,可甲士们来到潼关有大半年了。

当初即便再生份,现在也认识了,甚至这里的甲士早已认识了,哪个孩子是谁家的,谁家有几个孩子。

“公子上郡的书信。”

扶苏拿过甲士递来的书信,打开一节竹筒,拿出一卷竹简。

信是在上郡修长城的蒙恬送来的,蒙恬说以周青臣为首的齐鲁博士已习惯了长城边的生活,他们甚至愿意让他们的家人也迁去上郡。

蒙恬是一个办事利落的人,所以他的书信也很简略,只有这么一件事。

扶苏拿着竹简一手背负,望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