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队伍最前方,一个穿着传统服饰的孩童,正一边走一边撒着纸钱。
他的步伐,他的节奏,他手腕抖动的角度,甚至纸钱飞出的抛物线,都与监控里那些老人的动作,如出一辙。
“是‘引路童子’的步伐。”林老师低声说,语气中充满了惊骇,“一模一样。”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那个被称为“残响”的存在,已经进化了。
它不再满足于通过“echo0”磁带,在物体表面留下需要解读的文字。
它已经学会了更直接、更高效的方式——直接操控活人的身体,将这些无知无觉的市民,变成它铺设冥途的“筑路工”。
必须验证这个“路径”是否可以被干扰,被欺骗。
沈默当即设计了一个实验。
当晚,闭馆后的市博物馆内,一片寂静。
沈默和苏晚萤借着应急灯的光,在地质展厅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用朱砂混合着铁粉,小心翼翼地画出了一条与“渡魂路线图”完全反向的虚假“冥道”。
在这条红色线路的终点,沈默亲手埋下了一小块烧得焦黑的“echo0”磁带残片,作为吸引它的“诱饵节点”。
第二天清晨,他们再次来到博物馆。
展厅内空无一人,朱砂画出的红线依旧清晰。
但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一个诡异的变化。
地板上积了一夜的微尘,沿着那条红线,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偏移。
无数尘埃自动聚集、排列,在红线之上,形成了一串串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模糊的脚印状痕迹。
与此同时,空气检测仪发出了轻微的警报声,显示红线周围的空气湿度,比展厅其他地方凭空高出了百分之十五。
仿佛在他们离开之后,曾有一个看不见的、湿漉漉的小东西,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沿着他们画出的假路走了一段。
林老师蹲下身,仔细观察着那些微尘脚印,许久,他才站起来,用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它试了但是,它没走完。”
它很聪明,它发现了这是个陷阱。
这个认知让沈默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寒意。
当晚回到家,他走进浴室,水汽氤氲。
他看着镜子里自己疲惫的脸,鬼使神差地伸出手指,在布满水雾的镜面上写下四个字: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