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46章-气管里的会议(1)

数据曲线在电脑屏幕上狰狞地扭曲着,像一张被揉皱后又强行展开的心电图。

苏晚萤盯着那条代表着呼吸频率的异常波形,指尖冰凉。

它不是单一的起伏,而是在一个宏观的、平稳的深睡眠呼吸周期内,叠加了无数道高频、短促、彼此覆盖的微小尖峰。

这在生理学上毫无道理,一个人的肺活量和气道结构,绝无可能在沉睡中,以这种频率进行气体交换。

她将昨夜录下的音频导入声谱分析工作站。

按下播放键,耳机里传来的并非预想中的平稳呼吸,而是一片混沌的、如同老式收音机在午夜搜寻频段时发出的嘈杂。

是人声,但又不是。

无数个声音被压缩、扭曲、叠加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高速流动的“语言之河”。

语速快到无法分辨,语种在普通话、几种早已消亡的地方土话、甚至无法识别的音节之间疯狂切换。

这不是呓语,这是复调。

一首生理学上不可能实现的、由亡者合唱的复调。

苏晚萤没有惊慌,她强迫自己进入沈默生前最常挂在嘴边的“剥离模式”。

这是沈默处理复杂信息时惯用的方法,将混乱的整体视为一个层层包裹的洋葱,用逻辑的刀锋,一层层剥离掉无关的背景噪音和冗余信息,直至露出最核心的信号源。

她戴上监听耳机,将音频切分成数千个毫秒级的片段,逐一进行降噪和声波数据分层。

这是一个枯燥到近乎自虐的过程,但苏晚萤的眼神始终专注。

三个小时后,她终于从那片混沌的音景中,成功分离出了三条相对清晰、可以并轨播放的并行叙述线。

第一条线,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焦灼而愤怒:“喇叭里喊走西门!往西门撤!***王八蛋,西门早就被焊死了!我们十几个人活活被烟熏死在门口!是故意的!绝对是故意的!”

第二条线,来自一个年轻的女人,声音里带着哭腔和不甘:“校长跑来敲我们宿舍的门,说演习结束了,都回去睡觉。我们信了!可档案上根本没有我们!我们成了失踪人口!我妈到现在还在找我”

第三条线,则是一个苍老而固执的声音,反复呢喃着同一句话:“名单不对少了三个名字名单上少了我们三个”

苏晚萤将这三段独白的关键信息一一敲入电脑,建立起一个临时数据库。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