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51章-听不见他的声音(2)

,这只是她作为人类,为那个颠覆性的“另一套法则”世界,留下的一份人类视角的存证。

随后的日子里,苏晚萤发现自己的感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异变。

她不再依赖突兀的幻听或诡异的视觉,而是通过一种更抽象的“缺失感”来定位残响事件。

走过某条街道,她会突然忘记一个本该脱口而出的常用词;进入一栋老旧的建筑,她脑中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记忆会瞬间变得模糊。

这种感觉如同负片显影,现实中被抽走的“信息”越是重要,她脑海中那个由执念构成的轮廓就越是清晰。

她推断,残响系统并非完全独立的能量体,它需要一个个“情感锚点”来将自身的超自然扭曲固定在现实坐标上。

而她,苏晚萤,因为一次次献祭出自己最珍贵的记忆,已经成为了这个庞大系统中最稳定的“负坐标参照系”。

她就像一个移动的黑洞,能最敏锐地感知到周围光线的扭曲。

一周后,一封没有邮票和邮戳的信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她的信箱里。

信封的质感很奇特,粗糙而沉重。

她拿到灯下仔细观察,发现信纸竟是由焚烧厂的灰烬高压制成,上面还残留着极细微的骨质颗粒。

信纸上只有一行用打印机打出的、冰冷的宋体字:

“北郊殡仪馆,冷藏柜b17,有话没说完。”

没有犹豫,她带上小舟,驱车前往。

殡仪馆的夜晚安静得能听见冰柜压缩机运转的嗡鸣。

她找到了b17号冷藏柜,用备用钥匙打开了沉重的柜门。

里面躺着一具保存完好的年轻女性尸体,面容安详得近乎诡异,仿佛只是睡着了。

她的右手紧紧攥着什么,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苏晚萤小心翼翼地掰开她的手指,一枚古旧的黄铜纽扣滑落到掌心。

回到车上,她用随身携带的高倍放大镜检查那枚纽扣,在纽扣的内侧凹槽里,发现了一行比发丝还细的微雕文字:“我不是自杀,是姐姐推我下楼。”

就在她看清这行字的瞬间,车载广播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电流声,那个熟悉的机械女声再次出现:“张婉清案,立案审查中。情感密度:达标。关联度:中。等待第三方执念注入”

系统在等她。

它在等待她看到这行字后,产生足够强烈的愤怒、同情或悲伤。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