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两个姐姐都去。
好好的读书识字,不求你们将来能有暖暖这样有本事。
只要识了字,将来嫁去夫家,夫家都要高看一眼。
将来还能教导下一代,多好的事啊。”
老太太既羡慕又感慨:“还是你们这一代的命好。
我们那会儿要是也能识字就好了,我现在的日子肯定不这样儿。”
她老伴儿正好在旁边,闻言咧着嘴问道:“不这样你还能哪样儿?”
老太太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肯定不会嫁给你这老东西,处处讨人烦,哼!”
这天晚上,许多人都在床上“烙起了饼”,想到即将要建起来的学堂,一夜未眠。
以至于第二天不少人都顶着黑眼圈下地,却是精神奕奕,笑容满面。
互相碰见,聊的话题也是围绕着即将要盖起来的学堂。
族老们凑在一起,商量了半天,最终决定将村子北边地势最高也是最宽最平坦的那块地拿来盖学堂。
因为盖学堂的事情,江暖再次找上了老朋友周明方,请他帮忙设计建造,顺便提了一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与此同时江彦也发动了自己的朋友圈,开出了丰厚的条件。
请从前县学山长和先生们,帮忙介绍两位先生来江家村学堂教书。
除了人品才学,还要求思想开明不迂腐。
人家问他:“这有才学,人品高尚且容易理解,你这个思想开明又是怎样一个开明法?”
江彦道:“因为我们江家的族学建起来后,不仅收男学生,还有女学生。
若是先生的思想固步自封,认为女娘不配进学读书,这样的人我们是绝计不会请的。”
“原来如此!你们家族的女娘真是有福了啊!”
至于江彦为什么请从前县学的先生和山长帮着找人,而非老师耿大儒。
实在是耿大佬的圈层地位太高了,来往的朋友全都是大景朝学术圈的顶级大佬。
这样的圈层,你让他帮找个带博士生的导师容易,你让他给你个找个幼儿园老师,那不纯纯开玩笑吗?
为了赶在九月开学前把学堂建起来,周明方的团队顶着夏天的毒辣日头开工了。
江暖怕盖房的工人们中暑,冰镇过加了糖的绿豆汤,一天往工地送两桶。
桃子李子之类的时令水果也不吝啬,一筐一筐的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