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4章 当称一声先生(2)

己的头皮还在发麻。

他顺着孔颖达的示意,在对面的蒲团上坐下,姿势都有些僵硬。

“老夫今日,是想向先生请教的。”

孔颖达的声音将程处辉的思绪拉了回来。

“请教不敢当,咱们交流,交流。”

程处辉赶紧摆手,姿态放得极低。

孔颖达微微一笑,也不再在这个称呼上纠缠。

他知道,有些事,做到了,比说出口更重要。

“传习录老夫已通读数遍,每读一遍,便有新的感悟,却也生出更多疑惑。”

老人的目光落在程处辉身上,充满了求知的光亮。

“老夫不解,心学既然强调‘心即理’,人人皆可成圣,那还要我等儒生何用?还要朝廷法度何用?”

“若人人凭心而动,天下岂非要大乱?”

这个问题很尖锐,直指心学的核心。

程处辉定了定神,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开口。

“孔祭酒误会了。”

“心学并非让人随心所欲,而是要‘致良知’。”

“良知,是天理,是道义,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善念与准则。只是平日里,被私心杂念所蒙蔽。”

“心学要做的,便是拂去这些蒙蔽,让良知重现光明。”

“一个真正致了良知的人,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自然会符合天理,符合道义,又怎么会为祸天下?”

孔颖达静静地听着,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

程处辉继续说道。

“至于儒生与法度,更是不可或缺。”

“儒生当为万民表率,以自身之德行,教化百姓,引导他们‘致良知’。”

“法度则是底线,是准绳。是用来惩戒那些良知泯灭,不愿向善之人的。”

“所以,心学与儒学,与法度,非但不是对立,反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书斋内,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只有窗外的风,吹动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良久,孔颖达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喃喃自语,眼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明悟。

“是老夫,着相了。”

程处辉见状,心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