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00章 乡试(中)(1)

首当其冲的,便是重中之重,决定士子儒学根基与八股功底的经义题。

其中一道尤为醒目:“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出自论语泰伯)。

此题是赞颂尧帝功德的命题作文,看似宏大,实则破题关键在于“民无能名”与“有成功”、“有文章”的对比与统一。

寻常学子或会堆砌辞藻,一味歌功颂德,但岳麓三年的锤炼告诉他,需得切入肌理,既要写出尧帝功业的巍峨不可及,又要点明其功德化入寻常,百姓日用而不知,方是圣王至境。

他略一沉吟,破题已了然于胸:圣赞古帝之德,民弗能喻,惟其勋业文章,足垂万世。

接下来,便是层层推进,先总说尧帝的伟大难以用言语形容,再具体分说其治国功绩如何巍峨,制定的礼乐制度如何光辉。

最后笔锋一转,自然联系当下,赞颂大雍朝当今圣上英明神武,海内承平,表达自己身为学子,愿竭尽绵薄,为圣朝效力的决心。

这一套他早已在无数次练习中烂熟于心,此刻写来,笔走龙蛇,毫不滞涩。

四书题答得顺畅,接下来便是五经题。

王明远的本经是春秋,此题自然围绕春秋微言大义而来。

其中一题尤为刁钻,涉及春秋中记载的一次诸侯会盟,不同传注对盟约中某条细则的解释,一者认为体现了“尊王攘夷”的大义,另一者则斥其为“权宜之计,背信弃义”。

题目要求辨析孰是孰非,并阐发春秋微言大义于此处的体现。

这题极考功底,非熟读三传及各家注疏、并能融会贯通者难以作答。

王明远却不慌不忙,元沧澜所赠的那本厚厚笔记此刻仿佛就在眼前浮现,其中对此类争议早有详尽的各家观点罗列与辨析。

他凝神片刻,理清思路,先客观陈述两派观点及其依据,不偏不倚;继而引证春秋其他类似案例,结合当时天下大势,分析哪种解释更符其核心思想。

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此事须结合“经”与“权”来看,看似权宜,实则为更大之“义”服务,并引申出为政处事需懂得权衡变通的道理。

笔走龙蛇,论述精辟,显示出远超年龄的沉稳与学识。

答完这题,窗外天色已不知不觉暗了下来,号舍深处陆续响起了轻微的咀嚼声和叹息声——许多考生也开始用晚饭了。

王明远感到腹中饥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