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01章 乡试(下)(2)

感满意。

其余策论,如“论人口与垦殖”、“论荒政备灾”等,亦是王明远平日用心所在。

尤其是“荒政备灾”一题,他更是成竹在胸。

当年那篇救灾策不仅让他得了府试案首,更得到崔知府的赏识,后来几年师徒间书信往来,对灾前预防、灾中赈济、灾后重建以及吏治整顿、民生恢复等话题皆有深入探讨。

此刻下笔,各种观点、案例信手拈来,写得酣畅淋漓。

到了第五日下午,便是诗赋题。

要求以“秋雨”为题,作一首五言律诗。

看到“秋雨”二字,王明远不禁莞尔,这是生怕乡试期间不下雨么?

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场院试的夏日暴雨,自己高烧不退,几乎功亏一篑的场景。

时过境迁,如今的他,身体虽仍不算强健,但已非吴下阿蒙,应对考试更是从容了许多。

他略一构思,一首诗便跃然纸上:

雨夜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这诗来自于前世明代的一位诗人,他在各种诗集中也未曾见过。而且其意境萧瑟,贴合秋雨主题,也隐隐透露出思念之意,放在这考场环境中,倒也贴切。

(被喷的太惨,答应你们抄一次,试试不查资料看看这是谁写的。)

最后是三道算学题。

近年来科举加重算学比重,王明远猜测这背后或许有周老太傅这般重视实务的朝中大员推动。

不过这几道题在他看来,甚至比书院岁考还要简单,无非是计算田亩、粮赋分配、工程用工之类,他运用熟悉的算学知识,很快便解答完毕。

全部题目答完,才只是第五日晚上。

号舍之外,夜色沉沉,其他考舍大多依旧亮着烛火,传来窸窸窣窣的书写声或沉重的叹息声。

王明远仔细检查了一遍答卷,确认没有错漏之处,心中同时也涌起一股强烈的自信。

这次乡试,无论是经义文章的沉稳老练,还是策论诗赋的见解文采,他都自觉发挥出了上佳水准,甚至可称超常。

这北方乡试的难度,似乎确比文风鼎盛的南方略低一些!

剩下的两日时间,他丝毫也不敢懈怠。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