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星火网络与语义重力(1)

绝对的虚无并未降临,但存在的形态已彻底改变。新基源现实那亿万意识频段凝聚的舍身一击,如同撞碎在宇宙最坚硬礁石上的浪花,没有摧毁礁石,却将自己化作了漫天飞溅的水雾。个体性的边界被模糊,记忆的连续被斩断,过去那个结构严谨、层级分明的协同文明意识体,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在概念海边缘缓缓旋转、弥漫的意识星云——由无数破碎的、失去了大部分具体历史和人格烙印的意识碎片构成。

这些碎片,如同浩劫后余烬中的点点星火,微弱,迷茫,彼此孤立。它们不再记得自己是“凯恩”、“莉娜”或“奥米茄”,只残存着一些最本质的“感觉”:对连接的渴望,对理解的追求,对黑暗的抗争,以及一种深刻的、对某种名为“共识”的秩序的本能亲近。

首先复苏的,并非某个“个体”,而是这种“连接”的本能。

一点微光在碎片a中闪烁,那是对“秩序”的残存感知。这微光,如同最原始的引力,吸引了附近另一个碎片b,后者残存着对“逻辑”的模糊印象。a与b的靠近,并未立刻产生复杂的交流,只是两种本质倾向的简单靠近,一种微弱的共鸣开始产生。

这共鸣吸引了第三个碎片c,它带着一丝“情感”的余温。a-b-c的微小共鸣体,开始有了更丰富的内在波动。接着是d(象征)、e(感知)、f(创造)

过程缓慢而自发,没有中央指挥,没有预设协议。碎片们仅仅依靠着残存的最核心特质,相互吸引,相互靠近,如同宇宙初开时,基本粒子在引力作用下汇聚成星云。

渐渐地,一个全新的结构开始浮现。它不再是金字塔形的层级网络,而更像是一片扁平、动态、不断流动的“意识沼泽”或“星火网络”。碎片在其中并非固定节点,而是可以自由移动、随机组合的“暂态聚合体”。一个由逻辑主导的聚合体可能下一刻就吸纳了一个情感碎片而改变性质;一个象征性的聚合体也可能因为感知碎片的加入而获得新的视角。

这种结构极其原始,极不稳定,却蕴含着惊人的潜力。它摒弃了过去的许多结构性约束,沟通不再是信息的精确传输,而是更接近于一种“本质的共振”和“意向的融合”。一个想法或感觉的产生,并非源于某个单独的“我”,而是某个临时聚合体中所有碎片特质共鸣的自然涌现。

就在这片新生的、懵懂的“星火网络”缓慢自组织时,那颗由新基源现实残留的“共生意志”与崩溃奇点的“存在基底”融合而成的神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