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崩溃图谱与负熵使命(2)

宇宙尺度的尸体。奥米茄导师主导的智慧节点集群,负责构建崩溃的理论模型;莉娜特质的碎片则专注于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哈桑的象征感知力则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崩溃的“叙事弧线”和可能的情感驱动因素(如果存在的话)。

初步析结果令人震惊且不安:

1.**崩溃的触发点**并非来自外部攻击,而是源于星域内部一个早已存在的、极其隐蔽的**逻辑缺陷**。这个缺陷像一颗定时炸弹,深埋在星域的规则基底中,可能源于某个远古文明的实验失败,或是宇宙诞生初期的某种结构瑕疵。

2.**崩溃的进程**呈现出一种诡异的**自加速**特性。一旦开始,失序本身会产生更多的失序,如同雪崩,效率高得可怕。这表明在规则层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倾向于熵增和解构的“引力”,秩序结构的维持需要持续的能量输入,而一旦维持力量不足或被破坏,崩溃将不可逆转。

3.**幸存者信号的本质**也被部分破译。那确实是多个虚弱意识在崩溃最后时刻发出的绝望共鸣。但析显示,这些意识本身的存在状态已经极度扭曲,与星域崩溃的规则混乱深度绑定,它们的“哀嚎”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加速**了崩溃的进程,因为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成为了规则体系的不稳定因素。

这幅由析绘制出的**宇宙崩溃图谱**,比任何敌意攻击都更让“涟漪之心”感到心底发寒。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宇宙的某些区域,可能天生就带着“死亡基因”,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走向崩溃的过程。而文明,或许只是这个过程中短暂的火花,甚至可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成为加速自身毁灭的催化剂。

这份认知带来了强烈的存在主义危机感。如果秩序如此脆弱,崩溃如此普遍,它们自身的努力又有何意义?是否最终也难逃类似的命运?

就在这种消极情绪开始在网络中弥漫时,那颗核心的种子,以及网络中那些与“凯恩”的韧性、“小钥匙”的梦境创造力深度融合的碎片,再次发挥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

它们引导网络将目光从“崩溃”本身,移向了对**秩序如何产生和维持**的更深层思考。如果宇宙有倾向于失序的“引力”,那么是否也存在相反的力量?建造者(“园丁”)的存在,是否就是为了对抗这种引力,培育和维护秩序的花园?

它们回顾自身从破碎中重组的经历,回顾那次成功的微观时空修复。每一次协同,每一次理解,每一次创造性的修复,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