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百七十五章 催战(4)

而刘承宗听之任之,从不催战,只是看着刘芳名、周清等人用尽办法,与城内诸将互相攻防,不急不躁。

以至于前线领兵的将领都没有用命作战,一个个手握重兵,居然只等着大水把城墙泡塌。

归根结底,人们吝惜军兵性命,不出死力。

长此以往,不就等着这些人拥兵自重吗?

不过李自成最大的怨念,不是别人拥兵自重,而是怎么轮着他,一到元帅府就叫刘承宗解了兵权呢?

实在是李自成看趾高气扬的张献忠不爽,过来半个月也没跟张部堂取取经。

否则张献忠一定能对他的疑惑感同身受——这就是大元帅的重视啊!

拥兵自重,在大明或许是个大问题。

但是在刘承宗领导下的元帅府,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麻烦。

他们人均拥兵自重。

就不说刘承宗的嫡系宿将,那完全是任人唯亲、亲中选贤。

哪怕是旁支将校,农民军谁还不是个首领了?哪个降将手上没有降军?更何况还有那些诸部酋长、封建土司,哪个又不是掌管部民的贵族?

整个元帅府,大大小小的将领,全是在混战的陕西,自下而上得到认可与拥护的统治实体。

放出去就是贤君遍地。

刘狮子要是怕这个,他就别过了。

之所以不催战,只是为看清刘芳名、马献图、周清等人的本事。

同时他的大军驻在榆林,除了跟他远征岭东的第一旅,也确实谁都没闲着。

第一旅立了战功,在红石峡另一边看护口市,确保漠北三汗的贸易马队与边内军民互通有无,是皆大欢喜的事。

而任权儿的第二旅该练兵练兵,把榆林西墙的城垛打掉,军兵炮术都高了不少,枪炮联合压制城上的能力也有很大进步。

刘承宗自己,更是在这段时间召见了靖边知县陈奇璜,思虑着榆林镇的去留。

随着远征歹青取胜,漠南都督府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大股兵力都在向山西边外至兴安岭一线会推进,榆林军镇,已经没有存在的基础。

另一方面,虽然岭东战役成功取胜,让元帅府与歹青接下来在兴安岭沿线的争夺战斗提供心理优势,但刘承宗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

岭东,仍旧是他鞭长莫及之地。

这便进一步要求,专重武力的延绥镇,在改旗易帜之后,要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