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混乱。
而元帅府这么个治理地方全靠武力的政体,几乎就只要兵戎相见一条路走。
好在刘承宗比谁都清楚这事。
他扫视众人,等他们安静下来,道:“不用急,目下榆宁道的兵马超额一万多。”
“此事重在安置,所以留出一年时间可以解决,不是什么大事,安置方向有三个。”
“第一,有手艺的工匠、军匠、医匠、马夫,如超过军中编制,可由将领保举,推举至百工局、军器局、太医院与苑马寺。”
“第二,由榆林知府、宁夏知府配合,改入民籍,分给田地,这个最好,眼下榆林和宁夏的人都很少,田地又清出来很多,收拾出能灌溉的地方,安置下去是好事。”
“我估计,这两条路能安置七八千人,至于剩下的人,若不愿入民籍练兵卫还能安排人吗?”
刘承宗问的是张献忠。
礼衙管大明宗室,一般是韩王和肃王来办,他们跟河西军务衙门来往多。
不过这事根本不用张献忠回答,宗人营的金蝉子比谁都了解情况,抱拳出列道:“大帅,今天往河西送的人已经很多了。”
金蝉子道:“西安府那一批人是卑职选的,这会应该已经上路,但汉中瑞藩那批应该赶不上今年走。”
“无妨。”
刘承宗听金蝉子这么一说,心里就有底了。
按照计划,练兵卫应该今年夏天刚送走一批人。
因此即使算上瑞藩,河湟那边也能把榆林眼下超编剩下的军队消化掉。
“那就这么定了,先拣选精锐进榆宁旅,剩下的愿意上民籍的就分地上籍,最后若有一两千人不愿上民籍,可送往河湟。”
“跻芳,修书一封,告诉督尔伯,让河西军务衙门照着此后一年榆林有两千人过去,做准备。”
不过解决了这事,也让刘承宗想到,第一批天山军,本来按计划去年就该回来。
但去年那边在打仗,错过了回来的季节。
如果今年要回来的话,这会天山军应该就在路上了。
那批老兵回来,安置也是新的问题。
这让刘承宗决定加强一下左光先的榆宁旅。
他对左光先道:“榆宁旅的军官,一半从你们的部下里提拔,另外一半,由虎贲羽林二营各抽调各级军官三百六十。”
一听这话,左光先、马祥乃至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