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4章 种子发芽(3)

,站在规则制定的最前沿,以毕生所学去塑造这个社会的法治筋骨——这正是当年站在法学院穹顶之下,那个身着学士袍的少女心中,最滚烫、最纯粹的理想之火。

虽然后来因缘际会,曾与梦想擦肩。

未曾想,兜兜转转,那道曾以为遥不可及的大门,竟在她孕晚期步履蹒跚之时,轰然向她敞开。

然而,激动过后,是律师职业本能带来的审慎。

她深知这份邀请的分量,也明白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复杂考量。

这绝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认可,更可能牵动无形的丝线。

她的身份太特殊了——赵廷文的妻子。

这个身份,在某些时候是光环,在某些时候,却可能成为需要格外警惕的“标签”,甚至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解读和困扰。

整个下午,方允处理工作时都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她反复研读邀请函的每一个字,分析论证会可能聚焦的核心议题,评估自己能够贡献的专业价值。

同时,那份关于身份避嫌的隐忧,如同藤蔓般悄然缠绕心头。

当晚,沐浴后的水汽尚未完全散去。

方允推开书房门。

赵廷文正坐在宽大的书桌后批阅文件,暖黄的台灯光晕勾勒出他沉静的侧脸轮廓,显得格外柔和。

她没有像往常那样依偎过去,而是拉过一旁的扶手椅坐下,将那份深蓝色封皮、印着庄严国徽的邀请函,轻轻推到了他面前的文件上。

赵廷文的目光从文件上抬起,落在那枚醒目的国徽上,眉眼微微一凝,随即恢复古井无波。

他放下手中钢笔,拿起邀请函,逐句仔细阅读,神情专注而沉静。

书房里一时静得落针可闻,只有他翻动纸张时发出的轻微“沙沙”声。

方允安静地等待着,指尖无意识地捻着光滑的红木扶手边缘,目光却紧紧锁在赵廷文的脸上,试图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些什么。

他的眉峰在读到关键议题条款时几不可察地聚拢,又在扫过“特邀专家”四个字时,唇角似乎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弧度,快得如同错觉。

终于,他看完了最后一行。

将函件轻放回桌面,身体微微向后靠进座椅,目光转向方允,深邃如海。

“你怎么想?”他率先开口,声音温和。

方允深吸一口气,将下午翻腾的思绪梳理清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