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5章 凤鸟振翅(2)

方允并未即刻作答。

她微微垂眸,指尖在草案文本相关条款上轻轻划过,沉吟约十秒。这短暂的静默,是思考,而非迟疑。

抬首时,目光清澈坚定,声音平稳清晰,带着律师特有的条理性:

“李主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结合新丝路经验,我认为关键在于建立‘风险分级量化评估’的动态触发机制。

监管介入应避免‘一刀切’或‘事后救火’,需前置并量化。

当实时监测数据触及或逼近阈值,自动触发对应层级的监管预警和介入程序”

发言条理清晰,语速平稳。

她话语微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回李主任,带着一线淬炼出的务实:

“在新丝路后续处理中,我们已尝试过类似思路,效果证明可行。”

她引经据典,结合实例,逻辑严密,精准切中核心痛点,更透出对政策导向的深刻把握。

方允话音落下,会议室陷入短暂寂静。

李主任眼底掠过一抹难以掩饰的赞许。他与身旁几位核心官员交换了一个极其短暂却心照不宣的满意眼神。

名不虚传。

这正是他们渴求的人才——专业过硬,思维敏捷,表达清晰有力,见解深深扎根于复杂实践,且能精准服务于立法现实需求。

更难得的是,她的沟通理性、清晰、有分寸,完全契合组织内高效协作的要求。

“方律师的见解极具启发性,”李主任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的认可清晰可辨,“‘风险分级量化评估’与‘程序法定’两点,切中要害。为我们完善条款提供了关键的实务视角。”

考察,在无声中进行,也在方允这睿智而务实的发言中,得出了清晰而积极的结论。

种子,已然发芽。

午后秋阳暖融融地铺满律所办公室。

方允放下外套,指尖轻按酸胀的腰背,刚在办公椅落座准备整理笔记,轻叩声响起。

“请进。”

门被推开,陈宴辞修长的身影映入眼帘。熨帖的深灰色西装衬得他沉稳依旧,手中拿着几份文件。

“方律,没打扰吧?”他走进来,声音温和。

“没有,刚回来,坐。”方允示意他对面的椅子。

陈宴辞落座,递过文件:“欧盟刚反馈的环保条款补充意见,有几个点需要和你确认。”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