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他们只能用复杂的眼神默默的看。
主教练朱光沪也有自己的判断,“甄少龙这是个机会型的球员啊!平日根本看不见,有机会的时候,立刻能把球打进!”
“怪不得他能进那么多球!”
看看人家
再看看国家队的前锋们
朱光沪都有点不敢对比了,因为双方的差距太大了,人家是抓住极少的机会,准确的把球打进,他们是门前找到机会,也一次次的浪费,哪怕和弱队比赛,破门都会成为大问题。
朱光沪忽然觉得,把甄少龙招进球队也不错。
这个问题还需要详细讨论。
甄少龙是国奥队‘内定’的球员,他极有可能被征召进入国奥队,随队征战2008奥运会,等奥运会结束,甄少龙也才21岁,进入国家队来说,还属于最年轻的球员。
但是。
到时候自己还会是国家队主帅吗?
————
朱光沪的‘机会主义者’判断,就是贝格曼最初的判断。
贝格曼也觉得甄少龙是‘机会主义者’,但那是在德乙的时候,甄少龙才进入一线队,普通的能力却能连续进球,让人觉得他擅长抓机会。
现在不同了。
贝格曼亲眼看到一个个进球,发现‘机会主义者’,已经不能形容甄少龙了。
机会主义?
甄少龙很多进球,和机会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有的是他自己创造的机会,有的干脆就不是机会,但他还是能把球打进。
所以机会主义?
不!
这根本无法说明问题。
贝格曼对甄少龙的评价是,“完全看不懂,不能以常理来揣度,但到了比赛里,就是能进球的天才!”
贝格曼已经放弃‘看懂’甄少龙了,当一名球员经常打不符合常理的进球时,怎么去思考也没有结果。
反正让甄少龙出场就对了。
现在的比赛倒是可以考虑,把甄少龙换下来了,比分变成了2比3,圣保利客场领先一球,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守住球门,甄少龙在场上很难发挥作用了。
比赛重新开始两分钟,发现圣保利很难打出攻势,贝格曼就果断的进行了换人,布吕克纳顶替甄少龙出场。
布吕克纳是个后腰球员,也能当做后卫使用,技术实力一般,但防守很强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