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 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著名?还有什么意义!(2)

设备就可以直接显示制造出来的引力强度数值。

这个数值是以地球引力为单位做评估的。

王老师来到了理论中心以后,马上就见到了张硕,并询问起有关新实验的问题。

“我们要测定一组参数。”

张硕谈到实验表现的很淡然,“进行的只是常规实验,能成功就最好了,那么就掌握了一种全新的引力制造参数组。”

王老师侧着头,凝眉问道,“是新的参数组,对吧?”

张硕点头。

王老师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即便已经知道了消息,得到确认还是感到很惊讶。

现在引力制造技术在高层已经不是秘密,王老师不了解理论内容,但对于实现方式还是知道的。

关于引力制造技术,王老师也和好几个专家学者讨论过,他听到最多的就是‘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模型非常复杂’。

“如果要对其进行求解,需要大量的基础实验完善参数,基础实验层面投入就很大,但不一定是有用的。”

“即便是完善的参数,并碰运气似的找出了一组解,也不一定能够投入应用,甚至说,概率很小。”

这就像是一条直线,就只有单个坐标取值0~1,才具有科技应用价值。

随机在直线上找一个点,取值0~1的概率自然是非常低的。

换句话说,大量基础实验支持下,靠运气似的找出一组解,极大概率不具有应用价值。

这就是王老师惊讶的原因。

大部分了解引力制造技术基础的学者都认为,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里,也不会再找出第二个可应用的解组。

结果

这才过去多久?

张硕又找到了一组可应用的解,速度之快让人无法理解。

王老师还知道一个消息,欧洲那边组建了一个大型的科研团队,专门来研究引力制造技术,名字叫做‘欧洲联合引力组织’,简称‘联合引力组’。

联合引力组非常庞大,成立之初就有几百个科学家、过千的工程师参与,初期募集的科研资金就高达30亿欧元,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做基础实验。

上个月的时候,联合引力组有理想研究成果,他们的理论组依托基础实验,求出了一组模型参数解组,他们还把成果公开了。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所研究出的模型解组根本无法进行应用,甚至无法进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