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六章 那会是电影中的巨大堡垒!(3)

气的学者,说的技术内容真令人震惊,记者也马上把新闻报道出去。

新闻发酵的速度非常快,低温核聚变的概念实在太有意思了。

在媒体的报道中,还出现了‘泰克-威尔逊’的名字,丹尼斯-怀特没有揽功,他对记者说是泰克-威尔逊提出的技术概念,还赞扬了威尔逊的创意思维。

“他是核物理领域的超级天才!”

“他提出了这个概念,我们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都认为是可行的。”

“这将会是改变世界的技术!”

泰克-威尔逊,顿时成了相关舆论关注的焦点人物。

威尔逊本人确实有话题性。

在公众舆论领域,他的名气比丹尼斯-怀特大的多,因为他是年少成名,十几岁时设计核反应堆,就被很多新闻媒体报道,还得到了当时一号决策人的接见。

威尔逊确实也对得起年少成名,他才三十多岁就成为了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参与最核心的托卡马克核反应堆项目,并成为项目的核心研究员。

他还获得过核物理领域的奖项。

年少成名的科学家,总是容易吸引关注,媒体舆论也喜欢这样的主角,顿时有一大堆的记者赶过来采访威尔逊。

威尔逊接受了采访,但他的表态和丹尼斯-怀特不同,相对来说更保守一些。

“低温核聚变,确实是我提出的想法。”

“到目前,还只是想法而已,具体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至于丹尼斯说的技术实现方法,我还没有研究到那一步,也许他是对的,但也许,只是想象而已”

威尔逊对怀特说的‘技术原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否定,但他的否定对公众舆论没什么效果。

普通人并不关心技术原理,他们感兴趣的是威尔逊非常年轻,并大胆的提出了一种新技术,还被知名学者认可。

好多人讨论都期待威尔逊后续的研究,希望他能够在新的技术方向大放光彩。

公众舆论大多都是赞扬和期待的声音。

国际核物理领域的观点截然相反,尤其是专业从事核聚变研究的学者,就更是对威尔逊的观点嗤之以鼻。

他们和丹尼斯-怀特的想法类似,他们认为核聚变的自发反应,只存在于一亿摄氏度以上环境,根本不可能在低温下进行。

这是已经刻印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常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