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一章 航天飞船,登陆火星计划!(3)

部件自然可以调整方向。

比如,最简单的,引力设备用一个转动杆支撑,设备就可以三百六十度调整方向,飞船的受力方向就可以线性变化,那么控制就会变得非常灵活。

三个老师一起来到实验基地,后面跟着二十多个专家学者。

其中有个类型的专家,也包括引力飞行器基地的刘成文。

刘成文的心情很复杂。

过去几个月时间,他花费很多精力投入到新飞船的设计工作中。

几个月的努力,不断找各种专家学者,不断的召开技术会议,不断的去进行各部分计算,终于拿出了一套设计方案。

一切的努力,在技术革新面前根本没有意义。

他一方面为技术提升感到兴奋,另一方面,想到几个月‘没意义’的努力,心情又有点低落,但他还是努力调整心态,参观实验设备的过程中,也问起了一些专业问题。

“张院士,你的实验设备直径只有4米多,还能不能再小型化?”

“当然可以。”

张硕肯定的说道,“我们的设备偏于实验室制造,以最高端的技术来说,应该能缩小到两米以下。”

“我这方面要问专业人士,还牵扯磁场控制以及影响等问题,高精度制造上我们也不太懂。”

他说完问道,“刘工,你是考虑飞船设计问题吧?”

“对。”

刘成文点头,认真道,“虽然设计上引力系统肯定是越小越好,两米已经足够了。”

他又问道,“成本有多少?你们的设备。”

张硕转过头看了一眼,朝着姚启明摆了摆手,和他说了一下简单说了一下。

姚启明说道,“这套设备成本大概在六个亿左右,不过我们是专门定制的,走简化流程,有些部分不用花经费,我感觉常规制造成本最少要高50个点以上。”

“如果再缩小一倍呢?”刘成文追问。

“我估计”

姚启明也有些不确定,随后说了个预估数字,“成本会高出三倍、四倍?可能会更高,里面有些部件需求太高,还牵扯到场力影响,造不出来也有可能。”

刘成文点头表示明白了。

姚启明说的和张硕不一样,张硕说可以制造,姚启明说也许不可以,但实际上,差别在于技术研究。

直接制造,肯定是不可能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