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57章 户籍下来置办家什(2)

轻快了几分。不再是躲躲藏藏的流民,而是有“身份”的人了。这种心理上的转变,让他们看沿途的风景都觉得明亮了许多。

长兴县城的规模远远比不上湖州府城,但对于荒村蛰伏的林家人来说,已是了不得的繁华之地。城墙不高,人流如织。挑担的、推车的、骑驴的,喧哗声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市井。

城门口虽有差役值守,但主要盘查的是车马大宗货物。当差役例行公事地瞥向他们时,林四勇主动出示了那崭新的户籍簿册,语气平稳地说:“官爷,箬溪村村民,进城采买些米粮。”

那差役随意地扫了一眼册子上“箬溪村”的字样和官印,又打量了他们几眼,衣着虽旧但整洁,神情虽谨慎却不慌乱,便不耐烦地挥挥手:“进去吧进去吧,别挡道。”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他们几人心中感慨万千,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

一进城,巨大的声浪和琳琅满目的货物扑面而来。他们无暇他顾,直奔主题往铁器行去。

这是花费的大头,也是垦荒的依仗。铁器行的掌柜看着四个汉子,知道来大主顾。

“掌柜的,要六把厚实的锄头,六把镰刀,四把开荒用的重镐,再加两柄铁锸。”林四勇开口报出清单。

掌柜的噼里啪啦打着算盘:“上好铁口的锄头,一百二十文一把;镰刀,八十文。重镐费铁费工,二百五十文一把;铁锸,一百八十文一柄。合计..”

算盘珠一响,“六八四百八,六八四百八,四二得一贯,二一八百文共是三贯零七百六十文!”

林四勇几人听得心头一抽,但还是咬牙道:“掌柜的,我们一次要这许多,又是安家立业的长远买卖,价钱上务必多优惠些。”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三贯五百文成交。

接着又去隔壁竹木店,买了扁担、簸箕、藤筐、畚箕等物,又花去近一贯钱。光是农具,就花了四贯多钱。田修文默默地将沉甸甸的铁器搬上车。

林二勇在竹店门口直嘟囔,“亏了,亏了。都没咱爹手艺好。”没办法一群人都很无奈,现在不能砍竹子,还要等到芒种,这些东西又都是现在急需的。

接下来是安家必备的锅碗瓢盆。陶器店里,他们选了六口大小不一的陶锅、三十个粗陶海碗、三十个陶碟、十几个陶罐。老板要价两贯四百文,林四勇磨了半天,最终以两贯拿下。

杂货铺里,一小罐灯油一百五十文;火石、火镰八十文;最便宜的针线包四十文。这几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