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188.暴风雨下的梦想与杀(4)

样,值得被深入研究讨论。

然而百分之九十九的演奏者或许都没有读过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实地的在钢琴上去演绎这部作品。

任何一项钢琴比赛都不会考察选手如何写一篇关于作品的小作文。

如果说练习曲考察的是选手的手指基本功,那么奏鸣曲考察的就是选手对于一部多乐章结构缜密的钢琴作品会有怎样的驾驭以及诠释能力。

奏鸣曲式的结构展开可以粗略的依次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也就是当一个演奏者从弹响一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第一个音开始,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解密游戏便开始。

无外乎场合,音乐会上,琴房里,或比赛的舞台。

-

艰深的起句属六和弦演奏连接第二小节的自由延音记号,音乐的速度可见的从广板走向快板。

力度也在逐渐加强。

李安的双手谨慎起来。

连续下行的极进音程在他扎实的指尖下交替出现,达到第六小节时,他骤然一停。

音乐立刻呈现出一种躁动不安的形象。

音乐再起,突强转弱,快板转为柔板,并在d小调的属和弦结束。

此刻,音乐形象再变,从躁动不安渐渐平复,然后凝聚起好奇和期待。

短短的六小节,贝大爷就把三种不同情绪的速度安插在内。

在这首作品的开篇,他给演奏者们留下的谜题像是在对立冲突下,如何让各种力量各自发展,去寻求最终的统一。

李安的理解是通过灵巧的指法将极致的强弱对比体现在每一种速度切换前的那一刻。

正如刘姓男评委所到的那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属六和弦,在李安心目中它代表着苦难。

从困苦到不安,再到新期望的出现。

这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前提。

至少李安是如此理解并坚信着它真实的存在于贝大爷生命中的某段时光。

暴风雨是目前李安作品曲库里唯一一首被他完全按照个人理解所演奏的作品。

也是他曾在生活与梦想中徘徊的那段灰色岁月里的精神支柱。

六小节的故事前提落幕。

紧张、不安、催促的第二乐句接着第一句的发展与延伸,从叹息到音调上升至悲壮的热潮。

音乐在两次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