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但接触的人三教九流,既有码头苦力,也有工头、小商人。龙二兑现了他的承诺,给了佟书文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也将他置于严密的监控之下。
佟书文努力扮演着一个勤快、略带腼腆的乡下青年形象,对谁都客客气气,干活也算卖力。他谨记龙二的告诫,很少离开码头区,偶尔外出也只是在附近买些生活用品。
然而,暗地里的试探并未停止。
有时,会有“工友”在他面前不经意地抱怨日本人,或者议论时局,观察他的反应。有时,会有人“不小心”将一些看似机密的文件遗落在他必经之地。甚至有一次,一个自称是“抗日志士”的人悄悄找到他,想拉他“入伙”,都被佟书文或是装傻充愣,或是惊慌失措地搪塞了过去。
他表现得无懈可击,就像一个真正只求温饱、胆小怕事的普通青年。
但龙二收到的报告里,总会提到一些微小的“不协调”:比如,佟书文在听到某些敏感话题时,虽然表面惶恐,但眼神偶尔会闪过一丝极快的、类似思索的光芒;比如,他整理文件时,手指触碰纸张的姿势,似乎带着一种超出其经历应有的熟练;再比如,他偶尔会对着仓库角落里堆积的、印有外文的废弃包装纸出神。
这些细节都很微弱,不足以证明什么,却像一根根细小的刺,扎在龙二的心头。
沧州那边的调查也陷入了僵局。师父一家深居简出,与外界接触很少,那些出现过的“教书先生”和“货郎”也如同人间蒸发,找不到后续线索。唯一确定的是,师父一家确实拒绝了龙二最近一次让阿虎送去的额外钱物,理由是“够用了,不必再破费”。
这更坚定了龙二的判断:书文此来,绝非简单的“讨生活”。
这天傍晚,龙二在缉私科办公室处理完公务,佐藤兴冲冲地跑来。
“龙桑!好消息!咱们那批从奉天来的‘山货’,在南边那边卖疯了!人参鹿茸之类的价格翻了两倍还多!走私的商人非常满意,特意让人带话,希望我们能加大供货量!”佐藤搓着手,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贪婪和兴奋。
龙二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确实是个好消息。这条连接东北、津塘与赣南的秘密财路,是他重要的底牌之一。“告诉那边,货源没问题,但运输环节要确保万无一失。咱们赚了钱,满洲国的于秀凝和陈明进货也辛苦,咱们给他们的价格嘛可以再提半成。”
“明白!有钱一起赚,咱们赚大头!”佐藤连连点头,随即又压低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