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就挂在大门口呢。”
梁仲维忍不住走出去,定睛一看!
果然,
修理厂大门口,
“劲霸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几个黑字下方,赫然挂着一块牌子:
“北京大学力学系实验点”
两侧还高高挂着两条横幅,内容分别是:
“校企联合实践,工学结合育才”
“标准化配件通用化,助力四化大潮头”
嘿!
竟然还真是跟北大搞在一起了。
梁仲维没吭声。
他转身又回到屋里,慢慢踱到那几个学生身后。
只见那几个北大的学生正小心翼翼地用卡尺测量零件的装配角度,一边在旁边记下测量数据,一边讨论“装配偏差是否符合模型设定值”。
看着看着,梁仲维的神情沉了下来。
虽然在他的强势介入下,丰南轻工厂与片儿城包装机械技工学校合作建成实训基地,宿舍、岗位和责任人全部落实。
可真落到实处,情况却远没那么理想。
按协议,学生应定期进厂实践。
可实际上,他们大多时间还是窝在教室里画理论图。
排了整整两个月的课,真进厂操作的次数,却只有两回。
最要命的是,因为早前轻工厂态度消极,配合得很不到位,导致实训进度一拖再拖。
眼看教学质量拖了底,技校也急了。
只得考虑把一部分实践课时外包出去,寻求新的实践单位。
可眼下这个节骨眼,实践单位可没那么好找。
一来,很多企业刚从“停产、转产”中恢复没多久,自身都在调整,不愿接学生来添乱;
二来,不少厂子对“接学生”这种事兴趣寥寥。
怕出事故、怕担责任、怕耽误工期,还不如图省事自己干;
三来,部分厂长、车间主任思想还没转过弯来。
觉得“学生就是麻烦”,还不如去车间找临时工靠谱;
再加上眼下是年底,各单位都在赶产、清账、报指标,
哪有心思管外头学校的教学安排?
所以就算学校再着急,也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新点。
技校的校长被逼的没办法。
最近隔三差五就往他办公室跑,打着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