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8章 先出发,别的路上再说(3)

这周末两天,真是给他累完犊子了。

周六折腾一白天,晚上陪张楠点滴点到后半夜,

周日又开车送料送一天,晚上又坐将近2个多小时公交回来。

现在真是多说一句话都累。

一夜无梦。

第二天,陈露阳按照正常的课程安排,半休息半用功的上了一天的课。

等晚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哲学课结束,陈露阳就被授课老师叫住,将他领到了哲学系办公室,

“李老师,您找我?”陈露阳礼貌的问道。

“过来坐。”

李正繁冲着陈露阳招招手,随后拿出之前陈露阳交给哲学系的材料。

“你之前递给系里的这份实践理性的生成机制:以机械标准化为例的技术哲学考察材料,写的很不错。”

“几个老师看了,都觉得写得很有深度。”

“尤其是‘标准构成的先验逻辑’和‘技术对象的制度内嵌’这两点,切得很准。”

夸到一半,李正繁语气一转。

“但要作为项目的理论成果,还不够。”

“现在项目是作为‘产学研联动试点’推进的,系里这边希望你拿出的是一份有现实依托的‘制度哲学样本研究’。”

“研究里不仅要说明探讨技术背后的哲学逻辑,更要落到制度如何组织知识、技术如何在协作体系中生成。”

“所以你这篇论文,得往当代技术哲学和制度哲学那边去延展。”

说到这,李正繁起身去资料柜翻了一会儿,从下层拉出一摞泛黄的纸本资料,抽出其中两份,放在桌上。

“你看看这个。”

他将一份薄薄的泛黄的文献推到陈露阳面前。

陈露阳懵逼的接过文献,还没等翻呢,

就听李正繁接着道:“这本哈贝马斯的技术与科学作为“实践理性”讨论的是技术和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制度性角色’。尤其是第五章和第六章,集中分析了‘实践理性’如何通过技术与制度结合,进而转化为社会规范。”

“这部分内容,对我们要写的‘制度构型’小结,有直接的理论启发。”

“你先把这两章翻译出来。”

“直译为主,别着急意译,术语尽量保留原意,遇到模糊的地方可以做注解。”

陈露阳还没等皱眉呢,李正繁就又补充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