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章 文化反噬!征服者为何成了被征服者?(1)

当天幕上那个沉重的问题,如乌云般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时,画面再次亮起。

这一次,不再是血腥的屠杀,而是一座在北方草原上拔地而起的宏伟都城——平城。

这里,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的首都。

一个年轻、锐气十足的鲜卑皇帝,出现在画面中央。他身穿胡服,腰佩弯刀,眼神中充满了对汉人文化的审视与警惕。

他,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当杀戮的尘埃落定,北方的统治者们,很快发现了一个比战争更棘手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统治这片广袤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数倍于自己的汉人?

画面中,一个场景出现了。

一群鲜卑贵族,围坐在帐篷里,用鲜卑语激烈地争论着。他们制定的政令,下达到汉人的村落里,却如同石沉大海,根本无法有效执行。

而另一边,那些投靠过来的汉人士族,却能轻而易举地管理好一方水土,征收上足够的钱粮。

他们逐渐意识到,马背上可以得天下,但马背上,却无法治天下。

想要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他们就必须学习和利用汉人那套已经运转了数百年的,成熟而高效的统治体系。

这个发现,让所有异族出身的帝王,都感同身受。

大唐,李世民微微颔首。他的祖上,正是如此。拓跋皇族,最终融入华夏,才有了后来的李唐盛世。

大清,康熙皇帝玄烨更是心有戚戚。他自幼便熟读四书五经,学习汉人帝王的治国之道。他比谁都清楚,想要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武力是基础,但文化,才是关键。

天幕上,年轻的北魏孝文帝,做出了一个让所有鲜卑贵族都为之哗然的决定。

迁都!

公元493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率领大军南下。当队伍行至洛阳时,他突然宣布,将都城从平城,迁往这座曾经的汉魏故都。

画面中,无数鲜卑旧贵族,跪在雨中,苦苦哀求皇帝收回成命。

他们不愿离开熟悉的草原,更不愿去往那个汉人文化气息浓厚的“牢笼”。

但孝文帝的决心,坚如磐石。

迁都洛阳,只是第一步。

紧接着,他推行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汉化”改革。

天幕之上,一道道政令,接连浮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眼球。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