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而且面临东西两个回鹘政权的威胁,加上与后梁的敌对关系,不排除后梁派出一支偏师联合甘州回鹘进攻敦煌的可能。以归义军极为有限的兵力,要抵挡势力鼎盛的后梁,可以说根本没有胜算。
张承奉态度谨慎,实际上野心不小,西汉金山国大宰相张文彻诗中写道:
龙泉宝剑出丰城,
彩气冲天上接辰。
不独汉朝今亦有,
金鞍山下是长津。
天符下降到龙沙,
便有明君膺紫霞,
天子犹来是天补,
横截河西是一家。
神剑新磨须使用,
定疆广宇未为迟。
东取河兰广武城,
西取天山瀚海军。
北扫燕然岭镇,
南当羌戎逻莎平。
结亲只为图长国,
永霸龙沙截海鲸。”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要开拓如此疆域,靠张承奉手里这一点点兵力是不可能的。但这表明张承奉的政治野心甚至超越了他武功煊赫的祖父张议潮,企图将势力扩张至河西以外的地区。
张文彻笔锋一转,接着写道:
“前日城东出战场,
马步相兼一万强。
我皇亲换黄金甲,
周遭尽布阴沉枪。”
可惜龙泉神剑歌写到这里后,后面的文字就没有了。
为打通东、西交通,与回鹘交战。公元911年,金山国被甘州回鹘击败。双方订立城下之盟,又叫“父子之约”。盟约规定,回鹘可汗为父,西汉金山国白衣天子为子,子向父献城投降,称臣纳贡,结“父子之国”,回鹘退兵撤围,西汉金山国势力不得越出敦煌。如有反悔,敦煌城破之日,鸡犬不留!从此,金山国成为回鹘政权的附庸。由此,西汉金山国更名为西汉敦煌国,张承奉由西汉金山国白衣天子改称敦煌国天王,成了甘州回鹘可汗的儿皇帝。
想当年张议潮横扫河西,吐蕃、党项、回鹘无不归服,可谓威震诸夷。但到了孙子张承奉,却被甘州回鹘打得惨败,不得已跪下叫爸爸,自称儿皇帝,真的是颜面尽失,愧对祖宗。要知道,甘州回鹘不过是漠北回鹘汗国灭亡后南逃至河西走廊的一支残余势力。张承奉心比天高,却连这么一支小股夷狄都打不过,实在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
张承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