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放下御笔,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揉揉酸涩干疼的眼睛,坐直僵硬的老腰。
他又拿起了一本奏疏,这是今晚最后一本。
看着标题,朱元璋愣了:
“代虞部郎中王国用论韩国公冤事状”
李善长,大明开国元勋、韩国公,去年卷入胡惟庸案,涉嫌谋反被诛了三族。
竟然为他鸣冤?
这个王国用不怕死的吗?
朱元璋瞬间困意全无,缓缓打开奏疏,第一句就是:
“善长与陛下同心”
开篇明义,不认可李善长会谋反。
朱元璋面无表情,目光变得锐利,
“善长岂不知天下之不可幸取”
奏疏再次点明,李善长没有反意。
幸好最后一句比较和缓:
“今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
朱元璋掩卷沉思,他算到会有大臣为李善长喊冤,但是没想到这么快,才刚过去不到一年。
这份奏疏如果放出去,会如一声霹雳,惊天动地。
良久,他才将奏疏放在一旁,没有批一个字。
在太监的搀扶下,朱元璋吃力地站起身,该燕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