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千里迢迢而来,有租到公寓吗?”
赵淑贞用英语说暂时没找到。
马修的妻子点头。她表情很少,看起来比较冷淡。事实上并非如此,她看着眼前这个中国姑娘,邀请道:“不介意的话,就住我家吧。马修说过,他在书房的东西你可以随意翻看。这是他对学生最后的帮助。”
赵淑贞并未拒绝。
在这里,她发现马修留下来的许多信件。有一部分来自美国,署名为“考克斯亨德利”。
这人马修介绍过,他有一个中文名,叫做裘德考。早年在中国境内做传教士,后来又做起了古董生意。
马修不太喜欢这个人,因为从客观上讲,他就是个古董盗贼。但因为在厦门的经历,和裘德考有了联系。
赵淑贞回国后,曾经打听过这个人。发现这个裘德考干了不少烂事儿。当年长沙枪毙大批盗墓贼,就有他的手笔。
为了黑吃黑,他反手把那些“供货商”都献祭了。
根据这件事,赵淑贞又往深处查过。但一无所获。许多东西好像被凭空抹去,又增添一些看似合理的资料。里面涉及到叛国和间谍等敏感话题,查起来难如登天。
她找不到想要的真相。
如此困顿多年。
多年以后,赵淑贞仍旧在青海这片土地上执教。直到死亡之前,她依旧在想那些事。
生命几乎横跨一个世纪而不老的年轻人,神秘的战国帛书案。来自厦门的军装照片。
这些意味着什么呢?
然而文件的保密期一直没过,似乎有人要将这件事隐瞒到天荒地老。每当她露出一点苗头,走通某一条路,就会发现四周再次堵上了墙。
青丝变白发,赵淑贞已然明白这是一个不能窥探的秘密。就像当年她在疗养院采集到的血样,同样拥有不可提及的奥秘。
当年直接指挥疗养院搜捕的那位名叫郭华的领导即将来到生命尽头时,特意叫赵淑贞去医院。
她后来回国没有进入大型医院坐诊,却成了郭华的“私人医生”。两人私交甚密,赵淑贞却觉得他对自己的厚待更像战争年代共同守护某个绝密信息的战友。
彼时快奔五的赵淑贞站在床边,与这位郭先生聊了很多。最后,郭华说:“好好享受退休的日子吧,淑贞。”
“你的孩子还要享受你的余荫。”
说完,郭华拍了拍她的手,渐渐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