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2章 我曾见过许多天才,但是他们都叫我天才(2)

轻咳一声。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李易叹了口气。

“皇爷爷,就批阅一炷香时间奏章。”

“你已经起来如厕六次,问了我八个问题,喝了十杯水,发了十五次呆。”

“真是我带过的最差一届。”

李世民:“......”

大孙叽里咕噜说什么呢。

他选择性的当没听见。

“大孙,人总是要放松放松的。”

“对了,你还没告诉我这是什么。”

李易轻描淡写道。

“哦,这玩意叫报纸。”

“报纸?”李世民若有所思。

李易点了点头。

“所谓报纸,即简单说嘛,就是一份用纸印出来的消息大杂烩,专门给大唐百姓看的!”

“您想啊,咱大唐现在传消息,不是靠敲锣打鼓的衙役公告,张贴告示,就是靠口口相传的闲话,慢了不说,还容易传歪。”

“比如我弄的那个红薯,要不是衙门一点点推广,现在关中的农户们哪能知道这是救命粮?”

“报纸呢,就是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像朝廷的新政啦、长安城的趣闻啦、天南地北的事情啦,甚至皇爷爷的一些新决策,全都印在一大张纸上,定期发出去,让大伙儿花点小钱就能买到。”

“当然啦,这玩意儿得用活字印刷术。”

“一次印个几千上万张,只要依靠活字,成本低得很。”

“一张报纸就能让全长安的人同一天知道同一件事。”

“将来啊,它还能登点农技知识、市场行情,让百姓种田更有经验,买卖更公平。”

“报纸就是个‘百姓的耳朵’,让他们听得见朝廷的声音,让朝廷也多一个跟百姓传话的喉舌。”

说罢,李易清了清嗓子,端起旁边的鲜梨汁喝了一口。

旁边的李世民虎目中满是震惊。

他缓缓吸了口冷气,胡须颤了颤。

“大孙,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啊。”

李世民捋了捋胡须,眼眸中满是思索。

“我大唐幅员万里,便是一座长安城,容纳上百万人,政令的传达,想要在短时间内传播出去,真是难上加难。”

“可若是能够多一道与百姓联系的枢纽,那便是能够有助于朝廷对民间消息的传播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