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则是沉声道。
“陛下,此言差矣。”
“皇太孙殿下对科举颇有见地,其改革并非胡来,而是深思熟虑,意在为国取真才实学之士,摒除流弊,以应时需。”
“殿下曾言,旧有科举,虽为抡才大典,然其弊颇多。”
“重文辞而轻实务,徇私情而难公允,限科目而失专才......”
“殿下打破进士为贵,明经次之的旧例,于传统的明经、进士二科之外,新设明法、明算、明工、明农四科。”
“此四科与进士、明经并列,各科取士名额,依当年朝廷所需及考生质量而定。”
“殿下强调,六科并举,各专其长,务使通晓律法、精于计算、擅长工程、深谙农事者,皆有其进身之阶,朝廷亦能得其所用。”
魏征讲到这,看了一眼李世民微笑道。
“皇太孙说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才,让不懂的人却指导懂的人,最后必然是乱糟糟一片。”
李世民闻言,若有所思。
“大孙言之有理。”
魏征继续道。
“皇太孙殿下降低了诗赋比重,大幅提高策论比重,策论题目紧扣时政。”
李世民微微颔首,捋了捋胡须。
“大孙说的对,那些儒生若是只会诗词歌赋,空谈误国,必须要懂实际的才行。”
魏征脸上满是笑意。
“最让臣等感到欣慰的,皇太孙殿下创立了“糊名誊录制”。
李世民闻言,不明所以。
“这是什么?”
魏征笑呵呵道。
“皇太孙痛感科场舞弊积弊,便立下此制。”
“考生交卷后,立即由专人将卷首写有姓名、籍贯等信息的部分密封,加盖官印。”
“阅卷官只能看到誊录后的试卷内容,完全不知考生身份。”
“当然,即便如此,也有人能通过字迹来辨别熟悉的考生身份。”
“所以皇太孙又下令,所有考生的原始试卷,由专门的誊录吏用朱笔重新誊抄一遍。”
“阅卷官批阅的是誊录副本,彻底杜绝通过笔迹或预先约定暗号舞弊的可能。”
“誊录吏需严格比对,错漏者严惩。”
李世民闻言,心里一震,顿时面露震惊。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