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6章 诗与远方(4)

诗歌运动”。

王小胧的纪念,“我想做一个好丈夫,可是红肠总是卖完”,口语诗就此应运而生。

本来只是想反对朦胧诗,没想到用力过猛,矫枉过正,朝着口水化,一路狂奔。

以致于从“口语诗”,变成了“废话化”、“梨花体”、“屎尿屁”,再也回不了头了。

不过第三代诗人一直把汪国镇开除诗籍,觉得汪国镇不配跟他们为伍,更不配称为诗人,所以“口语诗创始人”这个头衔,是怎么也轮不到方言的头上。

“这么说,你对朦胧诗也有看法?”

白若雪两眼紧紧地盯着他看。

方言不答反问:“你们一直在议论朦胧诗,那我想问问你们,到底朦胧诗的理论和定义是什么?哪些诗人算得上是朦胧诗人呢?”

“当然是顾城、舒亭、江河、北岛”

唐胜男说到第6个人,就说不下去。

“看吧,闹了半天,都不知道哪些诗人算是朦胧诗人,哪些不算。”

方言摊了摊手。

到底谁算朦胧诗人,最早要追溯到82年。

辽大中文系油印本的朦胧诗选,一共收入舒亭、芒克、北岛、顾城、江河等12人的作品,这才确定了第一批朦胧诗人的名单。

“你说的有道理。”

白若雪眼神闪烁着。

“其实,如果换成我是未名湖的主编,这最后一期,我就搞个朦胧诗选专题,选一批朦胧诗人的代表作品,造一个大的声势,告诉诗歌界,真正的朦胧诗到底是什么样的!”

方言随口一说。

“这真是个好主意!不愧是燕京文学的编辑,太专业了!”白若雪又惊又喜。

“哪里,哪里。”

方言摆了摆手。

“这个主意,我们诗探索能不能借用?”白若雪俏皮的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

“你们诗探索?”

方言一怔。

“若雪她是诗探索的助理编辑,而且是谢缅老师亲自招进来的唯一在校生”

唐胜男带着一丝胜负欲地介绍她,算是对方言向她们隐瞒身份的一种小小的“报复”。

“真是真人不露相。”

方言不禁感慨。

“你也一样,方言老师,重新认识一下。”

白若雪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