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6章 您管这叫只懂一点点?(3)

若雪等人刚刚的转述,阮若珊误以为他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理论的支持者。

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恰恰相反!

“我觉得世界戏剧体系是存在的。”

“但我觉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以及梅兰方,与其称之为戏剧体系,倒不如说是表演艺术体系,更为妥当一点。”

方言语出惊人,让众人侧目。

封凤子、阮若珊她们立刻来了兴趣。

季羡霖慈眉善目地鼓励:

“这里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尽管放心大胆地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那我就班门弄斧了。”

方言清了清嗓子,把知道的统统说出来。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以及梅兰方构成的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事实上是以讹传讹,假的给传成了真的。

这一观点,最早来自1962年。

当时的戏剧评论界,北有焦菊隐,南有黄佐临,就在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黄佐临发表了“漫谈”戏剧观,首次提到布莱希特、梅兰方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但仅仅只是提到了“戏剧观”,初衷是为了弘扬传统戏曲,抬高戏曲的世界地位。

接着就在今年,又发表了类似观点的文章,梅兰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这一回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称之为“斯坦尼体系”,但并没有说梅兰方、布莱希特有什么理论体系,更没有把三人归纳总结成“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提出这个观点的是,上戏的硕士孙惠柱。

接连发表了三大戏剧体系审美理想初探、三大戏剧体系审美价值的动态考察,“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于是就这么诞生了。

很快就引发争议,而且在争议中越传越广,但跟黄佐临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只突出了梅兰方,却忽视了华夏戏曲。

且不说梅派只是京剧的一个流派,华夏戏曲也不单单只有京剧一个戏种,还有粤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等。

所以,孙惠柱“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观点漏洞太多,没少遭到文艺界的质疑和批评。

却没想到,日盛一日,传得时间久了,引用得多了,结果成了“众所周知的常识”。

直到21世纪初,才被全新的“世界戏剧体系”理论推翻,纠正成“表演艺术体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