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33章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5)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听着慷慨激昂的歌声,李尧堂猛地一惊:

“这段在大秦之裂变可没有,这个曲子是谁写的!”

“除了小方,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词来。”

万佳宝笑道:“巴兄,你觉得怎么样?”

“磅礴气势!气势磅礴!”

李尧堂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气势,拍手叫绝,情绪激动地起来。

“这是他出的主意,为此特意写了首词,然后让一位叫‘赵纪平’的同志作的曲。”

万佳宝露出满意的笑容:“歌名叫赳赳老秦,我觉得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呐!”

李尧堂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以后将会是小方这些年轻人的天下了。”

“是啊,年轻就是好啊,有朝气,有创造力。”万佳宝说,“每次坐在镜子前,我都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狂来欲碎玻璃镜’的冲动,但就是冲动不起来,唉,老啦,老啦。”

“不老,一点儿也不老。”

李尧堂安慰道:“托尔斯泰在那年纪,写出了复活,你在这年纪,写出了商鞅,以后的日子还长着,还能再多写几部。”

“那就要看还有没有好的蓝本。”

万佳宝严肃道,“可以说,没有昨日的大秦之裂变,就没有今日的商鞅。”

歌声渐渐到了尾声,陈道名、张广北等秦国士兵迎面朝着底下的观众,大喊着:

“风!风!”

“东风!东风!”

“风!风!”

“东风!东风!”

腾腾杀气,席卷而来。

尤其是“东风”二字,让台下所有人为之一振,忍不住联想到“东风压倒西风”。

李小琳大为震撼,迫不及待道:“岩子,这‘风’、‘东风’,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是创作出来的。”

方言道:“古代打仗时一定要喊出一些声音,就像击鼓和鸣金,特别是在旷野中,一定是用人声传递,即使是冲锋的战士也要喊,于是我跟先生商量,最后确认为‘风’、‘东风’。”

万芳补充了一句:“我爸爸当时的评价是,‘大风起兮,物无不朽’。”

“好啊!”

李小琳能感受到秦军的所向披靡,在场的观众同样能感受秦军的威武雄壮。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