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39章 不能让方老师一错再错(4)

而越高。

在津门,同样如此。

“今天又有8个版面批评方言。”

冯骥材把津门日报递给蒋紫龙。

“才8个而已。”

蒋紫龙笑了笑,“你是没见过,当初岩子发表大秦之裂变时候,足足有十六七个版面,每天都在批评他,这才哪到哪儿啊。”

冯骥材感慨了一句,“紫龙,我原本以为你的文胆够大了,是文坛里的‘赵子龙’,想不到方言的胆子比你还大,回回都闹出大动静。”

“他那胆,是颗铁胆,简直胆大包天!”

蒋紫龙无奈道:“不过我还是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趟通俗文学这混水,明明才刚拿了茅盾文学奖,踏踏实实地写大秦2不好嘛。”

“我觉得未必。”

“怎么说?”

“我觉得通俗文学根本不是方言的目标,他真正想要倡导的是岭南文学,是把文学扎根在民族和地域文化。”冯骥材直截了当地道。

“你说的有道理”

蒋紫龙思考了会儿,“岭南的武术、中医、舞狮、建筑,这些民俗风情都被岩子很好地融入进一代宗师黄飞鸿里。”

冯骥材点头道:“方言主要是在推动地域民俗文化,带动通俗文学只是顺带的而已。”

蒋紫龙欣然同意,两人从探讨岭南文学,一直延伸到地域文学。

“我觉得方言这部,对文坛很有启发性了,特别是对我们津门的作家。”

“何以见得?”

“你想,你细想。”

冯骥材直接提到“南拳北腿”。

跟粤东、闽建一样,津门以及冀北地区也非常尚武,在近现代,都是北方武术重镇,开了不少武馆和国术馆,高手如云,群星璀璨。

李存义、韩慕侠、霍元甲、张占魁

就连写巾帼英雄的那位,也是武林高手。

既然方言可以写以岭南武术为核心的一代宗师黄飞鸿,他们津门作家为什么就不能以津门武林为基础,写出自己的地域文学呢?

“唉,我也不是没想过。”

蒋紫龙道:“但我是分身乏术,改革文学重新恢复,我要先把欠当代的稿子还上。”

“紫龙,能帮我个忙吗?”

“你说,能帮的,我一定帮。”

“我打算去一趟燕京,找方言当面聊聊。”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