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66章 比较文学(二合一)(3)

方言笑问道:“你真的发自内心里觉得是这样吗?”

像臧棣这样的西方派被问住了,他们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方言也不刨根问底,换了个问法,“那么,你们觉得该以什么为依托来创作?”

“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再发挥想象,并借鉴别人的写作方式,融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作。”

白若雪第一个站出来回答。

苏雅道:“我跟若雪差不多,就是根据现实创作,并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臧棣如实相告:“我是受国外作品影响,特别喜欢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

“你们说的只是文学形式,我问的根基乃是文化内核,它来源于我们各自所受的教育。”

方言一本正经道:“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忘掉所学后剩下的东西。它已经融入你的灵魂,自然而然就展现出来,流淌在你写下的字里行间,有可能连你自己都没意识到。””

桥本结衣低声问:“洋子,方老师在说什么呢?我怎么一句话都听不懂。”

“听不懂就对了,别瞎想。”铃木洋子眼里充满着敬意。

“教育就是忘掉所学后剩下的东西”

白若雪反复琢磨着这句话,她感觉很有道理,似乎是抓住了什么本质,但又很难用言语讲出来。

骆一鹤突然开口:“方老师所言‘剩下的东西’,应该是指一个人的精气神吧,包括品行、信念、思想、态度、格调等等。”

“也可以这么理解。”方言道,“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思想和知识,它的本质其实是塑造人。所经受的教育不同,塑造出的人精神面貌就不同。这个教育并不仅仅指学校和书本,还包括从小的家庭教育,以及整个社会对人的影响。”

这般热闹的场景,自然逃不过季羡霖等人的法眼。

乐黛云不禁感慨,“没想到方言不但懂文学,还这么懂教育,真的是一语道破教育本质。”

季羡霖莞尔一笑,“是啊,就像民国的时候,受传统封建教育影响的老派文人,往往思想陈腐守旧,而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却眼界开阔,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包括乐黛云在内,所有人很是赞同,一道道目光投向人群之中的方言。

“可是方老师”

臧棣隐约觉得跑题了,这跟文坛目前最焦点的话题,文学路线之争有什么关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