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399章 晋军崛起(二合一)(5)

方言拍了拍他的肩,“作者和编剧是相互成就,他能不能成名编,还要仰仗你们各位才行。”

朱伟心领神会,显然是把自己当成嫡系,将晋西文坛这一块地盘交给自己来打理。

在他的眼神暗示下,站起了身,规规矩矩地向在场晋军的大将们敬酒。

“方老师,我这里也有篇稿子,能不能请你帮忙看看?”

刚刚郑义和方言的谈话,早早地落入在场其他人的眼里,不少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就算你们不问,我们也一定会问。”

方言自然是来者不拒,“我和朱伟在来晋西的火车上,就已经商量过了,如果有机会的话,试试能不能在人民文学上专门发表一组来自晋西作家的”

听到这话,桌上的众人看向方言和朱伟的目光更加炙热了,眼里冒着精光。

俺们晋军可太想进步了!

时间飞逝,转眼过去了3天。

在此期间,方言和朱伟参加了晋西作协特意举办的一场小型文学研讨交流会,收获颇丰。

不单单是物色到更多像郑义这种合适的人选,而且还在晋西青年作家里约到了不少的稿子。

除了寻根文学这个类型之外,也有乡土文学、改革文学等等。

方言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地分享给了远在燕京的王朦。

“三晋大地,果然是人文沃土,哪怕是式微,也只是暂时的,很快地就能爆发新的生命力。”

“要不然,也不会被称作‘三晋文脉’了。”

“看样子,这批在晋西挖掘的稿子和作家都很合你的心意对吗?”

“这么说吧,等这些发表的时候,我会在这期的编者按里写上这么一句。”

方言道:“三晋文脉,薪火相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晋军崛起,值得期待!”

虽然只有短短24个字,但意义非凡,意味着在全国文学界里,除了粤军、湘军、陕军、御林军、直系、奉系、川军等以外,又出现一个高举以地域性为标志的文学旗帜的“晋军”。

整个文坛,不能说是“军阀割据”,也至少是“百齐放”,争奇斗艳。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近在眼前!

“你这边办好了,我这边也谈得差不多了。”

王朦说,已经跟收获文学出版社谈妥了,时间暂定在10月25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