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454章 纪实文学(3)

当代,除了收获以外,其他三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方言这盏明灯的影响。

花城先后打出“粤味”、“岭南文学”等旗号,而且也是香江和内地通俗文学交流的重要渠道,而当代,除了改革文学,最值得拿得出手的王牌就是方言给的军事文学和寻根文学。

至于十月,受到的好处就更是不计其数了,爱情文学、新乡土文学

此外,佛山文艺的“打工文学”、钟山的“军旅文学”,等等,但凡是能够得到方言指导的文学杂志,起码都能一招鲜,吃遍天,就更不必说他现在所在的人民文学了。

跟前任章光年相比,虽然人民文学同样都是全国文学杂志的标杆和旗舰,但更加锐意进取,始终盯着文学潮头,挖掘文坛新人,始终让杂志站在文学浪潮的潮头,霸主地位,无可撼动。

也正因为此,冯木放下了长辈的架子,虚心地请教起来。

“冯老,您觉得纪实文学怎么样?”

方言沉吟半晌,给出回答。

“纪实文学!?”

冯木和丁玲互看一眼,大为意外。

纪实文学虽然叫‘报告’,但不同于报告文学,算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实,但更为真实,以真人真事为主,允许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对虚构有严格的限制。

因而,被称之为“报告文学化的,也是化的报告文学”。

华夏作家既然打算作为现实主义的平台,那么又怎么能少得了纪实文学呢?

听着方言如此解释,冯木又惊又喜道:“这倒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文学方向。”

“是啊,报告文学在国内并不缺发表的渠道,但是纪实文学就不一样了。”

丁玲啧啧称奇,“小方,你是怎么想到的,该不会你准备给华夏作家写部纪实文学吧?”本章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