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69章 信息高速公路(1)

颁奖典礼一结束,福克斯的记者抢在其他媒体之前,第一时间地采访方言。

“恭喜你,方。”

“谢谢。”

“科幻文学界的很多人都把你比作是华夏的‘阿瑟克拉克’。”

“实在太过奖了,能把我跟克拉克相提并论,是我的荣幸。”

方言拿着奖杯,站在后台。

在一番简单的问答之后,福克斯的记者眼见气氛烘托到位了,便抛出真正的问题:

“我在看完你的三体系列后,觉得你的宇宙观比较悲观,比如‘黑暗森林法则’。”

“那是一种错觉,我并不悲观,三体是乐观的结局。”

方言摆摆手,“科学本来是没有人性的,因为科学是用一种绝对理性的态度去反映自然规律,科幻是文学题材,是描写人的,只不过和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不同,把人从现实环境中放到科学幻想的超常环境中,这是一个思想实验,就是观察人性如果面临一种超常的环境,到底会是什么样。”

“那么有评论家认为,你的科幻和西方最大的不同是,里面有一种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这给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你是否认同呢?”

福克斯的记者追问道:“另外,华夏科幻与西方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西方科幻不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美国的、欧洲的风格各异,什么样的都有,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整个西方科幻,有些西方科幻和华夏不太一样,有的跟我们相像,就是看你跟谁比。”

方言从容应对。

“如果是美国的科幻,区别会在哪里呢?”

记者诧异不已。

方言沉吟片刻,语气认真道:“首先就在于文化根源上,华夏的科幻文学植根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常将科技叙事和华夏传统哲学思想交织在一块,就比如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与道德经‘天地不仁’的呼应,而美国的科幻文学更强调‘牛仔文化’和‘宗教神话’”

“第二,就是集体和个体上的偏向。”

“华夏科幻强调‘集体命运共同体’,均将个体命运嵌入文明存续的宏大框架,而西方的则更倾向个人主义视角,常以孤胆英雄来解构抗争和压迫,体现自由主义传统。”

“其三,就是历史叙事的差异”

在一一地回答了各种问题后,福克斯记者也很识趣地cue了下“世界科幻大会”。

“今年的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