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卢西亚人又擅长大西洋帆船,这种技术上的分裂一直到16世纪还在葡萄牙的海岸线是1595公里,而且全部朝西,从里斯本到圣维森特角这150公里的海岸,集中了全国80%的造船工坊,造船产业在这儿形成了聚合效应”
方言在枪炮、病毒与钢铁里首开“地缘环境论”,大国崛起里自然也少不了这种论调。
“那么,西班牙、葡萄牙这个最早享受航海时代福利的国家,凭借着暴力掠夺迅速成为了欧洲地区屈指可数的富庶国度,为什么没有抢先发生工业化?而偏偏是后者居上的英国呢?”
“首先,审视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兴衰,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法、美等,看似‘风水转换’的海洋地位,背后却是‘制海权’思维的差异。”
“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是早期海洋霸主,但是他们依然是陆权思维。”
“”
“此外,西班牙和葡萄牙没有把殖民掠夺的财富用于工业化,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将掠夺来的财富用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而不是进行工业投资和发展。”
“相比于英国,西班牙掠夺的物资主要是美洲奴隶的和当地的金银,所选择的也不过是矿物金属、烟草农作物等简单的原始产品,对西班牙而言,这些原始的物资更多是用于自己的奢糜生活。”
“”
原版当中,大国崛起里自然没有方言这般对西班牙篇和葡萄牙篇写的那么细致。
“最终在1588年,英国和西班牙上演了一场以弱胜强、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
“此时西班牙聚集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海军部队,凭借着这高达三万人的‘无敌舰队’和英国的三千人海军展开作战,然而,原本毫无意外的结果却让众人瞠目结舌。”
“原本胜算十足的西班牙却被实力较弱的英国所打败!”
萧滋读到此处时,收回视线,不禁感叹:“写得好!既有趣生动不乏味,又深刻透彻有内涵!”
“我也是这么想的。”
潘耀名啧啧称奇道:“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能把历史科普写得这么趣味又有深度的书。”
萧滋投去渴望的目光,“岩仔,后面那几篇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写好?”
“这个嘛,不好说,只能保证在年底之前完成初稿。”
方言咂摸了下嘴。
在原定的大国崛起大纲里,自己准备在美国篇里除了讲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