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章:水畔惊魂(2)

几张从韩国时尚杂志上撕下来的彩页。色彩绚丽、妆容精致的模特图片,像一道强光,瞬间攫住了蓝溪的全部注意力。她站在摊前,久久没有移动,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图片,手指无意识地蜷缩又松开,仿佛在虚空临摹那些流畅的眼线、晕染的眼影和饱满的唇色。那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无法掩饰的痴迷与渴望。

摊主姑娘笑着随口说了一句:“妹子喜欢?这都是现在韩国最流行的!人家那才叫美容艺术呢!”

“美容艺术”蓝溪轻声重复着这个词,眼神亮得惊人。

那天回来后,蓝溪沉默了很久。夜里,郑大山起夜时,看到蓝溪屋里的灯还亮着(他们后来给她隔了个小单间)。他透过门缝,看到女孩就着昏黄的灯光,正用那仅有的几支快用完的炭笔和偷藏的一点颜料,在一张废旧的日历纸背面,极其专注地、一遍遍模仿着白天看到的杂志上的妆容,勾勒着那些精细的线条和渐变的色彩。她的侧脸在灯光下显得异常认真和执着,那种神情,是郑大山从未见过的。

老两口一夜未眠。黑暗中,李秀兰轻声叹息:“她大伯,你看蓝蓝那眼神咱这小鱼塘,怕是养不住心里装着大海的鱼苗了。”

郑大山沉默地抽着烟,烟头的红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像他此刻挣扎的内心。良久,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沙哑:“是啊娃有那份灵性,是老天赏饭吃。咱不能不能耽误了她。窝在这河边,补一辈子网,腌一辈子鱼,能有啥大出息?”

做出决定是艰难的,但执行起来更是难如登天。对于郑家这样的贫困渔民家庭,送孩子出国读书,简直是天方夜谭。那笔高昂的费用,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横亘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但郑大山和李秀兰这次展现了惊人的决心。他们几乎倾尽所有:取出那笔原本打算翻修一下漏雨屋顶的、攒了半辈子的微薄积蓄;卖掉了那艘跟随了郑大山几十年、如同老伙伴般的旧渔船(这意味着他以后只能给别人帮工或租船打鱼);李秀兰甚至偷偷卖掉了娘家传下来的、唯一一件像样的银镯子。钱依然远远不够。

他们开始四处打听求助。郑大山厚着老脸,求遍了村里稍有头脸的人,跑遍了镇上的相关部门,磨破了嘴皮子,试图了解助学贷款和政策扶持。过程充满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屈辱。他们遭遇过冷漠的推诿、不耐烦的敷衍、甚至毫不掩饰的轻视和嘲笑——“出国?学美容?老郑头你没发烧吧?那是你们家能想的吗?”。

每一次挫败都像一盆冷水,但他们互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