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着泥土和混凝土的味道,会让她心跳加速。
远处传来的低沉机器轰鸣声(哪怕是装修噪音)会让她瞬间紧张。
看到母子间的互动,尤其是保护性或紧张性的互动,会唤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甚至为客户做肩颈按摩时,触碰到某些特定的肌肉紧张模式,会让她手指颤抖,仿佛她的双手记得某种需要缓解的、长期存在的焦虑。
一天,她在为一位新客户服务时,客户随口提到自己来自东北,小时候在钢厂大院附近长大。蓝溪的手猛地一抖,精油瓶差点滑落。
“您没事吧?”客户关切地问。
“没事,只是手滑了一下,”蓝溪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状似随意地问,“您说的钢厂大院,是什么样子的呢?”
客户笑了:“哎呀,就是那种老式职工宿舍区,一排排的红砖房,离厂区近,整天吵得很,烟尘也大,但孩子们都在一起疯玩,也挺热闹的。就是得小心点儿,有些地方不让去,特别是老的锅炉房和河边某些区域,比较危险。”
老锅炉房。河边危险区域。这些词与蓝溪笔记里的记录吻合。
“孩子们都在那里玩吗?”蓝溪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只是好奇。
“大部分是厂职工的孩子,大家都认识。不过也有些...嗯,比较复杂的孩子,”客户语气稍变,“有些家庭情况不好的,父母有问题的,那些孩子通常比较孤僻,经常被欺负。”
蓝溪感到胃部一阵紧缩。“被欺负”——又一个关键词。
当晚,她的梦境变得更加具体。她梦见自己和小浩躲在一個狭小空间里,似乎是某个储物柜或小隔间,外面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和模糊的怒吼声。小浩在发抖,她用一只手紧紧捂住他的嘴,另一只手抱着他,自己的心跳声大得吓人。空间里有浓重的铁锈和机油味,远处有机器规律的撞击声。
他们不敢呼吸,不敢动弹,直到脚步声远去。然后她低声对小浩说:“别怕,姐姐在。别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
醒来后,蓝溪猛地坐起,打开台灯,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个梦。特别是最后那句话:“别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
这与之前的“别告诉爸”形成了呼应。
她逐渐意识到,这些记忆碎片并非随机涌现,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主题:保护小远、隐藏、逃跑、恐惧某个应该是父亲的男人、以及一个充满工业危险的环境。
这些拼图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