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阻碍接踵而至,远比想象中艰难。
寻亲过程远非顺利。dna匹配需要漫长等待期,工作人员告诉她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久;网络悬赏引来了一些虚假信息和骗局,她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筛选核实,有几次差点上当;登报广告则费用昂贵且效果未知,一条小广告就要花费她几乎一周的收入。
更令人沮丧的是地域的广泛性。当她尝试向美容院的北方客户委婉打听时,发现北方类似的钢厂家属区实在太多,几乎每个工业城市都有类似的环境特征。“你说的那条河,听起来像我们鞍山的沙河,也像本溪的太子河支流,甚至有点像包头的昆都仑河...“一位客户如是说。每个城市都有钢厂,每个钢厂附近都有河流,每个河流都发生过意外。
资金也成为现实问题。蓝溪收入尚可,但持续的寻亲支出——dna检测费用、广告刊登费、可能的差旅费——开始形成压力。她不得不缩减个人开支,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消费,甚至考虑接更多加班工作。她计算着,如果要去北方实地寻访,需要攒够至少一个月的假期和相应费用。
情感波动更是剧烈。每当收到一条可能的线索,她的心都会提起,经历一场希望与恐惧的拉锯战;而当线索被证实无效时,又陷入深深的失望。有时深夜,她会突然恐惧:如果找到的真相是她无法承受的怎么办?如果小浩已经不在人世怎么办?如果她发现自己曾经是个糟糕的姐姐怎么办?
但她没有放弃。每个清晨,她都会对着镜子说:“今天可能就有突破。“每个梦境,无论多么可怕,都被视为可能的线索而被认真记录分析。她在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为了小远,坚持。“
转机发生在一个周三的雨日下午。
蓝溪正在为客人做面部护理,律师朋友打来电话。她等到休息时间回电,听到对方说:“有一条线索,听起来有点意思。一位鞍山的退休钢厂老工人说,他记得2018年左右沙河边发生过一件事,一个女孩和她的弟弟...他愿意通过视频和你聊聊。“
蓝溪的手开始颤抖,几乎拿不住电话。她定了定神,安排了下班后的视频会面时间。
当晚,她提前回家,整理好记忆笔记,准备好问题。晚上八点,视频接通了。屏幕那头是一位约七十岁的老人,面容慈祥,背景是典型的北方家庭布置,墙上还挂着鞍钢的纪念奖章。
“姑娘,我看到你登的报纸了,“老人开口带着浓重的鞍山口音,“你说的那个河边,听起来很像我们这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