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5章:调查方向——复仇与“伪装”(1)

市局刑警队会议室,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烟雾不再是思考的伴生物,而更像是焦虑与挫败具象化的迷雾,在天花板下盘旋缠绕,却无法为陷入僵局的案情提供任何出路。白板上,赵辉与李婷的名字并排而立,旁边写着“意外猝死?”的巨大问号,如同无声的嘲讽。陈娟的名字、照片以及“xx中学”、“自杀案”等关键词被写在另一侧,中间用一道粗重的箭头连接,旁边是张涛写下的核心词汇:“复仇假设?”。

会议已经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技术部门的反复核查结果再次被呈上:两个现场,从物证到痕迹,再到尸检的初步结论,依然顽固地指向无可争议的意外。没有指纹,没有dna,没有可疑的纤维,没有入侵痕迹,没有毒理阳性反应(至少常规筛查没有)。现代刑侦学赖以建立的基础——物质交换原理,在这里似乎失效了。凶手(如果存在的话)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幽灵,穿墙而过,实施了诅咒,然后凭空消失。

“张队,”副队长老李掐灭了烟头,声音沉重,“你的直觉,我们都信。陈娟的案子确实有疑点,赵辉和李婷的死也太过巧合。但是,办案要讲证据。现在所有的证据,我是说所有,都告诉我们这两起就是意外!我们怎么并案?凭什么并案?就凭他们二十多年前是同学?这太牵强了!拿到检察院,会被直接打回来,甚至质疑我们的专业能力。”

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接口道:“是啊,头儿。复仇?怎么复的仇?隔空咒杀吗?赵辉死在家里,李婷死在封闭的洗手间。我们假设是陈浩干的,他有动机,但他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真有通天的本事,能不留任何痕迹地引发两个人心脏骤停?这已经超出我们的认知范畴了。”

“或许,”一位偏向技术流的队员犹豫着说,“真的是我们想多了?两起罕见的、但确实可能发生的意外,恰好发生在两个有旧怨的人身上?虽然概率极低,但并非绝对不可能。”

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无力感和怀疑的情绪。张涛的“复仇假设”像是一个缺乏地基的空中楼阁,尽管看起来似乎能解释一些疑点,但却无法用任何实质性的砖块将其建造起来。面对铁证如山的“意外”结论,任何超乎常理的推测都显得苍白而冒险。

张涛始终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没有反驳,因为他知道同事们说的都在理,都是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正常反应。他自己也一度深陷于这种证据与直觉的巨大撕裂感中。

直到所有的反对声音都暂时平息,所有的目光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