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03章 陈浩的应对——制造迷雾(3)

不同。

他翻出大量旧案卷、都市传说记录,以及过去几十年间类似的无头案报道。模仿,并非简单复制,而是要抓住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精髓——飘忽不定的移动方式,扭曲诡异的体态,以及那种似乎凝视着镜头之外的恶意。

他整合了三个不同悬案中“幽灵”目击报告的特征,设计了一个综合的形象。然后,他需要将它“植入”现实。

直接黑客攻击市政监控系统风险太高。他选择了更物理的方法。

夜里,他驾车前往城北的一个交叉路口。这里摄像头众多,夜间车流稀少,且背景开阔,适合“呈现”一个短暂现象。他计算了角度、光线、焦距。他在远处架设了一个经过改装的高流明微型投影仪,将其巧妙隐藏在路边广告牌的钢架结构内。

投影仪会将一段持续时间仅0.8秒的高亮度影像,投射到预定地点的一小块水蒸气幕上——水蒸气来自他提前设置好的、一个即将耗尽的干冰装置。光线、水汽、距离、角度,经过精密计算,将在某个特定摄像头的画面中,形成一个极短暫、极度模糊、无法辨认细节却又绝对引人注目的白色扭曲人影。

它会出现,然后消失,像一個叹息,一个故障,一个超自然的玩笑。

调试,等待,触发。

他在车内监控屏幕上,看到了那个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凌晨三点十七分,干冰耗尽前最后一缕白气升腾的瞬间,投影触发。

画面中,远处街角,一个非人形的苍白影子猛地一闪,以一种违背物理定律的方式横向掠过,旋即消失不见。

模糊,诡异,完美地无法核实,却又足够清晰到令人脊背发凉。

他面无表情地收回设备,清除一切痕迹,驾车离去。

第二片迷雾,开始弥漫。

接下来的几天,他通过无法追踪的加密节点,以多种截然不同的口吻和文风,向几家喜欢报道都市传说的媒体、以及警局公布的几个匿名举报平台,发送了零散的“线索”。

“金雀花剧院后门半夜看到有人在烧奇怪的衣服”

“城北路口监控好像拍到了什么东西,绝对不对劲!”

“我听一个朋友说,有个地下俱乐部专门表演‘真实恐怖’,里面的人技能吓人”

“好像不止一个人,他们提到过‘剧团’这个词”

信息碎片化,指向混乱,时间地点互相矛盾。有些用词刻意模仿低教育程度者,有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